楓香染

楓香染

楓香染技藝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宋神宗十三年公元(1083年)賜予“天染楓香”,意思是楓香染是上天才能染出來的色彩。 黔南的惠水、長順、都勻、平塘、貴定、龍里以及黔東南的麻江等縣的布依族、苗族、瑤族都有製作楓香染的習慣。其中,惠水縣和麻江縣的楓香染手工技藝保存得較為完好。

藍靛----天然植物染活體原料 藍靛----天然植物染活體原料

傳說有一位留著長發溫婉飄逸的布依族姑娘偶然把織機擺到一株百年楓香樹下織布,楓香樹油滴落在織成的白布上,姑娘將白布印染後,竟然現出了美麗的圖案,“洗搓不去,入缸浸染,呈梅花狀,藍底白花,族人欣然,始有楓香染”。因此圖乃“天意”玉成,於是,楓香印染也有“天染楓香”之說 。

其製作技藝類似中國古代青銅器中的失蠟法。楓香染、蠟染通過加溫使臘流失而使布上顯示畫。而青銅器製作通過加溫使臘流失而產生范,再往范中注入溶銅。有異曲同工之妙。

布依族女孩採集楓香油 布依族女孩採集楓香油
布依族女孩採集楓香油 布依族女孩採集楓香油

據實物和文字記載,楓香染古稱“龐典”,源於漢代或是更早,至清時達到頂峰,其間曾入貢十三次,《宋史》四九三卷載:“南寧物產名馬、硃砂、染布……”書上所提及的“染布”,即布依楓香染 。據布依古歌《摩善壯。溫壯》為證: “公元1083年,宋神宗皇帝酷愛,神宗御題“天染楓香”封之 。

據《大塘理苗州志》載:鹹豐庚申,火災晝夜,毀近百戶。族人搶救不及,御賜“天染楓香”毀於無情的火災 。

楓香染採用老楓香樹脂加入適量牛油,用文火煎熬後過濾而成的楓香油作封蠟,用毛筆蘸溶解的楓香混合油在自織的白布上描繪圖案 ,再用藍靛浸染,染色完畢後用沸水脫去油脂,再用清水漂洗、晾乾、碾平。由於印染品的顏色和花紋古樸、雅致,被譽為畫在布上的青花瓷。由於楓香染用毛筆和楓香脂、牛油相結合使用,因沒有蠟的裂紋,做出來的圖案精緻、清晰、漂亮 。

天染楓香的圖案,被奉為神技、神物,此後,在布依族聚居地方,楓香樹被敬為神樹,保寨樹,神聖不可侵犯,經常披紅掛綠,香火繚繞,籠罩著神秘色彩。

楓樹也有公母之分,母樹才能采脂,母樹木質偏紅,秋天葉片會變紅。。

2008年,貴州省麻江縣、惠水縣申報楓香染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