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萍[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

楊金萍[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

楊金萍,女,1966年2月,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①《傷寒論》文獻研究,包括《傷寒論》類方研究。②本草方劑文獻研究,包括《神農本草經》、《聖濟總錄》等研究。③中醫文化研究,包括漢畫像石與中醫文化研究。④古代疾病史及臨床文獻研究。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著作30餘部,主持及參加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十餘項。

主要研究課題

①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古代涉醫畫像石及壁畫研究”。②國家973計畫項目“中藥藥性理論相關基礎問題研究”子項目。③國家公共衛生重大專項“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子項目。④全國高校古籍整理項目《聖濟總錄》整理研究。⑤山東省中醫藥科技發展計畫重點項目“山東與醫藥相關的漢畫像石調查研究”。⑥山東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先秦兩漢方術文化與中醫關係研究”。⑦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傳統文化類課程設定方案研究與實踐”。

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漢畫像石與中醫文化》、《傷寒論類方臨證發微》。

主要科研獎項

①《漢畫像石與中醫文化》,山東省第二十九次社會科學著作類三等獎(1/1)。②《四庫全書存目傷寒類醫著集成》,山東中醫藥科學技術二等獎(著作)(2/5)。③談訓詁學在中醫教育與研究中的作用,山東省高等教育學會首次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1/1)。④“中醫院校傳統文化類課程設定方案研究與實踐”獲山東省第一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6)。⑤兩宋名家方書精選叢書,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優秀獎及實用中醫對藥方,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等。

主講研究生課程《中醫流派與學說》、《中醫文獻學》。指導及參加碩士生及博士生的帶教工作。

主要著作

專著: 《漢畫像石與中醫文化》,個人專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年。

《傷寒類方臨證發微》,個人專著,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年。

其他:《本草古籍常用道地藥材考》,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

《實用中醫三味藥方》,副主編,人民衛出版社,2008年。

《實用中藥辭典》,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中醫文化論叢》參編。

《實用中醫對藥方》參編。

《兒科通治方》,參編。

校勘整理

四庫全書存目傷寒類醫著集成》(《傷寒懸解》《長沙藥解》),副主編,2012。

《傷寒論》

《中國醫學大成·傷寒》

《中醫必讀百部名著》(《傷寒來蘇集》)

《中醫必讀百部名著》(《金匱玉函經二注》)

《聖濟總錄》

《袖珍方》

《藥品化義》

《瀕湖脈學》

《內外傷辨》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旅舍備要方》

《幼幼集成》

《小兒藥證直訣》

《嬰童百問》

《中醫必讀百部名著》(兒科卷)

《世醫得效方》

《中醫必讀百部名著》(外科卷)

主要論文

1.古代紋飾畫像中虎與生命主題探析——兼論虎與葫蘆與龍虎文化,醫學與哲學,2016,37(2A),(1/2)。第一作者。

2.從漢畫像石“扁鵲針刺圖”談扁鵲與東夷巫醫文化,2016,46(1),(1/3)。第一作者。

3.古代畫像及壁畫中兔的醫藥文化涵蘊,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獨撰。

4.張元素“氣味厚薄陰陽升降”與“藥類法象”理論探析,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15,21(3),(1/3)。第一作者。

5.李恆《袖珍方》明刊本流布情況考,中華醫史雜誌,2015,45(2),(1/6)。第一作者。

6.關於《傷寒論》中芍藥的味的歸屬探討,四川中醫,2014,32(10)。通訊作者。

7.以《本草經》藥物性效為例談"以質為治"的體用及法象思想,醫學信息,2014,27(37),通訊作者。

8.明周王府《袖珍方》撰著過程及撰著人考,2014,15(3)。第一作者。

9.丁甘仁對張仲景六經辨證思想的發揮,中醫雜誌,2013,54(5),通訊作者。

10.先秦兩漢齊地方仙文化對中醫的影響,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4),通訊作者。

11.中醫院校傳統文化類課程設定的構想,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6),(1/5)。第一作者。

12.《神農本草經》與宋本《傷寒論》術類藥差異分析,中華中醫藥雜誌,2012,27(8),(1/3)。第一作者。

13.《神農本草經》與宋本《傷寒論》《金匱要略》“消”類藥名實差異考辨,中華醫史雜誌,2012,42(1),(1/3)。第一作者。

14.扁鵲名號及學術思想,山東中醫雜誌,2012,31(10)。獨撰。

15.漢畫像石中鳥圖騰·神仙羽化思想與中醫藥:《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第2期(獨撰)。

16.漢畫像石中的養老圖:《文獻》2005年第1期。第一作者。

17.《神農本草經》道家養生思想與漢畫像石中的羽人仙藥圖:《醫學與哲學》2006年第2期(第1)。

18.從漢畫像石庖廚圖談漢代的飲食烹飪狀況:《中華醫史雜誌》2009年第1期(獨撰)。

19.漢畫像石中鳥圖騰與中醫:《醫學與哲學》2007年第1期(第1)。

20.從畫像石角度拓度中醫文化研究:《中醫文化論叢》2005年齊魯書社。

22.齊魯漢畫像石與中醫文化:《傳統醫藥》山東友誼出版社,2008年8月。

23.漢畫像石中蟾蜍的醫藥文化含蘊:《醫學與哲學》2011年第4期(獨撰)。

24.漢畫像石中龜的陰陽交通意象:《醫學與哲學》2011第6期(第2)。

25.《傷寒論》方分類法縱談:《中醫文獻雜誌》1999年第4期(獨撰)。

26.《傷寒論》方按病因病證分類法津溯:《國醫論壇》2004第4期(獨撰)。

27.《傷寒論》方按主從方分類法探析:《遼寧中醫雜誌》2004 第5期(第1)。

28.《傷寒論》方按主藥分類概略:《吉林中醫藥》2004 第3期(獨撰)。

29.《傷寒論》方按治法分類的沿革及對現代方劑分類的影響:《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4年11期(獨撰)。

30.《傷寒論》方按八綱分類:《國醫論壇》2005年第2期(獨撰)。

31.梔子豉湯並非吐劑:《國醫論壇》1999年第4期(獨撰)。

32.柯琴六經類方法的由來及意義:《江西中醫藥》2004年第9期(獨撰)。

33.柯琴“六經辨證”精義闡微:《江蘇中醫藥》2004年第3期(獨撰)。

34.《傷寒雜病論》古今談:《中醫文獻雜誌》2002年第3期(第3)。

35.淺述《金匱方論衍義》對《金匱要略》的注釋發微:《中醫教育》2008第2期(獨撰)。

36.中藥方劑名中的形近字互用個例考:《中華醫史雜誌》2003 第4期(獨撰)。

37.古病名“讓”之沿革:《中華醫史雜誌》2004年第4期(獨撰)。

38.中醫“臚”字釋義:《中醫教育》2004第5期(獨撰)。

39.談訓詁學在中醫教育與研究中的作用:《中醫教育》2005年第1期(第1)。

40.“瘼”之病名釋義:《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獨撰)。

41.漢代《急就篇》病名義疏:《中醫文獻雜誌》2008第4期(獨撰)。

42.中醫形近難辨字例考:《中華中醫藥雜誌》2002.10(獨撰)。

43.《聖濟總錄》歷代著錄書目情況考:《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7年第3期(第1);

44.《聖濟總錄》乾隆本版本狀況分析:《中華醫史雜誌》2006 第4期(第2)。

45.談《聖濟總錄》“符禁門”產生的深層根源:《醫學與哲學》2009年第2期(第3)。

46.從印鑑考察《衛生家寶產科備要》之名家遞藏:《中華醫史雜誌》2006年第1期(獨撰)。

47. 淺談古書入潢:《中醫文獻雜誌》2003年第3期(獨撰)。

48.“蕪荑鹽豉醯酢醬”的食用與藥用:《中華醫史雜誌》2010年第2期(獨撰)。

49.淺議陳復正《幼幼集成》兒科學特點:《中華中醫藥雜誌》2008第1期(獨撰)。

50.《小兒藥證直訣》方藥命名規律淺議:《中醫雜誌》2005年第10期(獨撰)。

51.《小兒藥證直訣》醫案分析:《光明中醫》2005年第3期(獨撰)

52.董汲學術經驗淺析:《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第2期(第1)。

53.齊德之《外科精義》學術思想淺析:《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獨撰)

54.茯苓對藥配伍套用:《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第1)。

55.柯琴“痙之屬燥”說:《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社》,2003 年第12期(第1)。

56.中醫文獻《版本學》實驗教學初探:《遼寧中醫雜誌》,2003第3期(獨撰)。

57.《傷寒論》體質思想探析:《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第1)。

58.曾世榮奇用五苓散:《陝西中醫函授》,2000年第5期(第1)。

59.茯苓對藥配伍套用:《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第1)。

60.淺議小兒氣鬱致搐:《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第2)。

61.淺談中醫護理:《江蘇中醫》,2001第1期(第2)。

62.關於中醫古籍文獻與臨床醫學的交融:《中醫文獻雜誌》2004年第1期(第2)

63.《血證論》從肝論治血證淺析:《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第2)。

64.李東垣升清陽理論與風藥的運用:《中國中醫藥報》,2009年第1期(第2)。

65.張介賓溫補學說中的陽虛體質思想:《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獨撰)。

66.漢畫像石儺舞圖與《神農本草經》殺蠱毒溫鬼藥:《全國中醫文獻會議論文集》2006年(第1)。

(其他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