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三峽文化研究叢刊》編委]

楊華,男,1955年生,湖北宜昌市人。研究員。現任《三峽文化研究叢刊》編委會 編委,湖北省三峽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史學會會員,中國殷商學會會員, 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學會會員,重慶巴文化研究會會員,湖北民族學會會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華,男,1955年生,湖北宜昌市人。中共黨員,研究員。現任《三峽文化研究叢刊》編委會編委,湖北省三峽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史學會會員,中國殷商學會會員,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學會會員,重慶巴文化研究會會員,湖北民族學會會員。

學術研究

1985年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作品,1987年開始在公開雜誌上發表研究文章,至2005年初已發表研究文章(含數篇報告)多達80餘篇,約100餘萬字。多數在國家級、省級及海外有關刊物上發表(參看文章目錄)。撰寫《三峽先秦考古文化》(244千字)專著一本,此書由三峽大學重點學科經費資助出版,武漢出版社,2003年8月。

主要從事三峽地區(包括周邊地區)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民俗學等方面的研究;巴蜀歷史、考古、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近來在《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5期上發表了《論中國西南地區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約2萬字);在《重慶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上發表了《長江三峽地區歷史文化的發展》(約1.3萬字)的研究文章;今年《三峽大學學報》2005年1期上發表了《長江三峽地區古代腰坑葬俗的考古研究》(約1.8萬字);日本《早稻田大學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年報》(第三號)上發表了《長江三峽地區考古文化綜述》的研究文章。其中《三峽大學學報》上的文章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2期摘錄轉載。

研究課題

2004年9月初,向三峽大學“湖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院”申報了(2004年度)《三峽地區春秋戰國冶鐵業的研究》科研項目,已被三峽大學“重點研究院”審核通過。現已完成了該項目的研究初稿,2004年11月下旬在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召開的“巴蜀文化暨三峽考古學術研討會”上將該項目研究成果進行了專門介紹。

發表文章

1、《枝江青山古墓群調查簡報》,《江漢考古》1987年第2期。
2、《荊門虎牙山——鄂西楚西塞》,《地理知識》1988年第11期。
3、《宜都陸城發掘的一座東漢墓》,《考古》1988年第14期。
4、《宜都陸城發掘的一座西漢墓》,《江漢考古》1989年第2期。
5、《當陽金家山春秋楚墓發掘簡報》(與人合作),《文物》1989年第11期。
6、《陸城“偏將軍印章”考釋》,《江漢論壇》1990年第5期。
7、《夷陵淺議》,《湖北省考古學會論文選集》(二)江漢考古編輯部編輯出版1991年。
8、《葛洲壩源流考》,《湖北方誌》1992年第5期。
9、《葛洲壩施工區文物考古研究》,《湖北文史》1993年第1期。
10、《昔日城池要塞——今日水上長城》,《中國三峽工程報》1993年8月19日第三版。
11、《巴族之“巴”字含義》,《四川文物》1994年第2期。
12、《鄂西巴文化遺存的發現與研究》,《四川文物》1994年第3期。
13、《巴族之族源考》,《四川三峽學院學報》1994年2、3合期。
14、《中堡島13個文化層考古新發現為三峽歷史演進提供了佐證》,《宜昌年鑑》,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4年。
15、《1993年宜昌文物考古發現概述》,《宜昌年鑑》第238——240頁,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4年。
16、《從鄂西考古發現談巴文化的起源》,《考古與文物》1995年第1期。
17、《遠古時期巴族與三苗文化的關係》,《四川文物》1995年第4期。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複印中心《民族研究》1995年第9期。
18、《釋“巴蛇食象”》,《四川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19、《長江三峽地區遠古至戰國時期古人類文化遺址綜述》,《中國三峽建設年鑑》,中國三峽建設年鑑社出版1996年。
20、《巴族崇“蛇”考》,《三峽文化研究》(第1輯)重慶市三峽文化研究會編,重慶大學出版社1997年。
21、《巴族崇“魚”考》,《巴楚文化研究》,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年。
22、《對川西地區青銅器鑄造原料來源問題的研究及其認識》,《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23、《對“廩君”始為巴人祖先說有關問題的討論》,《四川三峽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
24、《巴族崇“虎”考》,《華夏考古》1997年第4期。
25、《楚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係》,《文物考古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
26、《宜昌中堡島古遺址發掘記》,《三峽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
27、《宜昌前坪戰國兩漢墓發掘概述》,《三峽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
28、《鄂西地區與成都平原夏商時期巴蜀文化陶器研究》,《湖北省考古學會論文選集》第3輯,江漢考古編輯部編輯出版,1998年。
29、《對“廩君”巴人起源幾個問題的分析》,《吉首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30、《長江三峽地區夏商時期古人類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三峽文化研究》(第二集),重慶市三峽文化研究中心編,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年。
31、《三峽庫區湖北段文物考古發掘概述》(1997年度),《中國三峽建設年鑑》中國三峽建設年鑑社出版,1998年。
32、《巴族崇“鳥”考》,《楚俗研究》第三輯,湖北美術出版社,1999年。
33、《三峽新石器時代埋葬習俗文化考古與同時期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四川三峽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34、《三峽地區夏商時代埋葬習俗文化考古》,《四川三峽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
35、《“武王伐紂”戰役中的巴人巴舞》,《湖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
36、《三峽地區湖北段文物保護情況》(1998年度),《中國三峽建設年鑑》中國三峽建設年鑑社出版,1999年。
37、《遠安孫家崗古墓發掘簡報》(合作),《江漢考古》1999年第1期。
38、《對“武王伐紂”之戰幾個有關問題的探討》,《巴渝文化》第四輯,重慶出版社1999年。
39、《巫山大溪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四川文物》2000年第1期。
40、《長江三峽地區遠古人類埋葬習俗(墓葬)資料的考古發現與研究》,《東南文化》2000年第3期。
41、《三峽地區新石器時代古城遺蹟的考古與研究》,《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42、《巴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三峽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
43、《從考古資料尋找長江三峽地區新石器時代誠址遺蹟的新探索》,《重慶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44、《從巫山大溪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考古發現的墓葬資料看當時原始人的埋葬習俗文化》,《四川三峽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45、《三峽地區遠古至戰國時期古城遺蹟考古研究》(上),《湖北三峽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46、《三峽地區遠古至戰國時期古城遺蹟考古研究》(下),《湖北三峽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47、《長江三峽地區夏、商、周時期房屋建築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四川三峽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48、《長江三峽地區新石器時代遺蹟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上),《重慶歷史與文化》1999年第1期。
49、《長江三峽地區新石器時代遺蹟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中),《重慶歷史與文化》2000年第1期。
50、《長江三峽地區新石器時代遺蹟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下),《重慶歷史與文化》2000年第2期。
51、《長江三峽地區文物考古的回顧與展望》,《重慶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52、《長江三峽地區文物考古工作的回顧與展望》(谷口滿譯),《亞洲文化史研究》第1號,日本東北學院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文化史専攻,2001年。
53、《土家族先民——巴人歷史文化研究述評》,《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54、《秭歸渡口商周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1999)文物出版社2001年5月。
55、《對巴人起源於清江說若干問題的分析》,《四川文物》2001年第1期。
56、《關於巴人開發清江若干問題的探討》,《清江文化與現代文明》武漢出版社,2001年4月。
57、《長江三峽地區西周、東周時期文化遺蹟的考古發現研究》,《三峽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58、《豐都玉溪坪遺址發掘獲重大收穫》,《重慶歷史與文化》2001年第2期。
59、《三峽地區古人類房屋建築遺蹟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中華文化論壇》2001年第2期。
60、《長江三峽地區新石器時代建築遺蹟綜述》(三峽大學三峽文化研究中心編),《三峽文化研究叢刊》(第二輯)武漢出版社,2002年。
61、《對巴文化與土家族文化研究的再認識》(上),三峽大學三峽文化研究中心編,《三峽文化研究叢刊》(第二輯)武漢出版社,2002年。
62、《巴人覓蹤》,《收藏》2002年第6期。
63、《長江三峽地區古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文化遺蹟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三峽文化研究》(第三輯),重慶市三峽文化研究會編,汕頭大學出版社2002年。
64、《長江三峽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考古發現》,《先秦史研究動態》2002年第2期(慶祝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二十周年專刊)。
65、《對長江三峽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認識》,《四川文物》2003年第5期。
66、《三峽壩址宜昌中堡島遺址考古發掘及初略認識》,《2003三峽文物保護與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文物事業管理局等編,科學出版社,2003年。
67、《三峽地區史前人類房屋建築遺蹟的考古發掘與研究》,《重慶?2001三峽文物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重慶市文化局編,科學出版社,2003年。
68、《對巴文化與土家族文化研究的再認識》(下),《三峽文化研究叢刊》第三輯,武漢出版社,2003年。
69、《三峽地區東周時期冶鐵業的考古發現——兼論楚國對巴、蜀地區冶鐵業的影響》(系參加2003年10月中國湖北宜昌“楚國歷史文化國際研討會暨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會第八次年會”論文)。
70、《三峽先秦考古文化》(專著1本),武漢出版社,2003年。
71、《長江三峽地區窖藏坑遺蹟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三峽文化研究》第四輯,武漢出版社,2004年。
72、《三峽歷史與考古文化》,《中國三峽文化教程》武漢出版社,2004年。
73、《中國南方先秦時期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考古研究》,《湖南考古》(2002),嶽麓書社2004年。
74、《宜昌遠古時代》,《宜昌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75、《戰國時期楚“夷陵城”考辯》,《三峽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76、《論中國西南地區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與發展》,《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77、《長江三峽地區歷史文化的發展》,《重慶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78、《宜長高速公路段兩周和漢代遺址及蜀漢墓葬清理》《中國考古學年鑑》(2003年),文物出版社,2003年。
79、《論黃河流域先秦時期腰坑墓葬俗文化》,擬刊《華夏考古》擬將在206年間刊出。
80、《長江三峽地區考古文化略述》,《三峽文化》2004年6期。
81、《長江三峽地區考古文化綜述》,刊日本早稻田大學《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年報》(第三號)2005年1月出版(日本東京株式會社印刷)。
82、《長江三峽地區古代腰坑葬俗的考古研究》,《三峽大學學報》2005年1期。
《長江三峽地區古代腰坑葬俗的考古研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委辦《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2期上摘錄轉載。
83、《論中國先秦時期腰坑葬俗文化的起源與發展》(《三峽大學學報》(上)2005年6期)。
84、《當陽市盧家台東周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2004),文物出版社,2005年。
85、《秭歸張家坪遺址發掘的報告》,《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二卷),科學出版社,2005年。
86、《論長江三峽地區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業的發展》,(重慶歷史與文化),2005年1期。
87、《論中國先秦時期腰坑葬俗的文化起源與發展》,《三峽大學學報》,(下)2006年1期。
88、《宜昌的舊石器時代》,《宜昌歷史述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89、《宜昌的新石器時代》(上),《宜昌歷史述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90、《宜昌的新石器時代》(下),《宜昌歷史述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91、《蜀漢劉備脫險地“石門山”的位置考》,待刊。
92、《論蜀漢劉備兵退“馬鞍山”的地理位置》,待刊。
93、《論蜀漢劉備“猇亭之戰”失敗後退逃路線》,待刊。
94、《湖北興山古夫(鄒家嶺)古遺址發掘》,待刊。
95、執筆完成了湖北省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三峽大學)2004年度的科研項目《長江三峽南岸入蜀古道考》,待刊。
96、《三峽考古與三峽學》,待刊。
97、參加編輯《三峽文化研究》第五輯,武漢出版社,2005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