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楨[南開大學文學院教師]

盧楨[南開大學文學院教師]
盧楨[南開大學文學院教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盧楨,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文學學會會員,天津市寫作協會會員,天津市文藝理論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新詩研究,都市文學與文化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0年生於天津。

2000年至2004年:南開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攻讀學士學位。

2003年8月至12月,赴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交流學習。

2004年至2006年:南開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師從喬以鋼教授。

2006年至2009年:南開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羅振亞教授。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赴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訪學。

2009年任教於南開大學文學院。

現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訪問學者。

主要貢獻

專著

《現代中國詩歌的城市抒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1月版,27萬字。

《走向優雅——趙玫論》,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版,23萬字。。

《新詩現代性透視》,百花文藝出版社2016年8月版,22萬字

論文

1.《趙玫作品中的母性意識》,《文藝爭鳴》2003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現當代文學文摘卡》轉載,2004年第1期)。
2.《“母親”被重新詮釋之後》,《文學自由談》2004年第6期。
3.《三四十年代的女性創作研究管窺》,《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4.《馬華作家林幸謙詩歌創作論》,《華文文學》2005年第4期。
5.《女性主體的自由言說——論新世紀以來趙玫的創作》,《文藝爭鳴》2005年第4期。
6.《追憶女性的詩性歷史》,《文藝評論》2006年第2期。
7.《論趙玫歷史敘事中的性別意識》,《當代文壇》2007年第5期。
8.《論都市視野中的女性詩歌》,《文藝爭鳴》2007年第12期。
9.《城市維度中的詩學探尋——評張林傑〈都市環境中的20世紀30年代詩歌〉》,《江漢論壇》2007年第12期,與導師合作完成。
10.《“城市詩學”理論範式的構築——評張林傑〈都市環境中的20世紀30年代詩歌〉》,《中國詩歌研究動態新詩。
卷》第5輯,學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與導師合作完成。
11.《中國古代城市詩歌綜論》,《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12.《都市文化視角下的新時期詩歌析論》,《天津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
13.《性別視野中的現代中國新詩》,《南開學報》2009年第2期,與導師合作完成;收入喬以鋼等著:《中國現代文學文化現象與性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14.《混凝土的“錯覺”:建築意象與當代詩人的情感空間》,《文學與文化》第10輯,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15.《2008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綜述》,《天津社會科學年鑑》2009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16.《新詩現代精神主體的獨立意識》,《堅守與繁榮》,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7.《論新詩中的交通意象空間》,《南方文壇》2010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2010年第4期轉載。
18.《論中國新詩中的“漫遊者”視角》,《詩探索》2010年第1輯。
19.《荒原上的詩意追求:中國現代詩歌的城市抒寫》,《渤海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20.《現代中國詩歌“城市抒寫”的審美特質》,《內蒙古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21.《縱貫中西的神性探索:評馬永波〈九葉詩派與西方現代主義〉》,《詩探索》2010年第2輯 。
22.《“每一首詩都是一條命”——論李輕鬆的詩》,《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第4期,與導師合作完成。
23.《不流淚的悲傷——解讀趙玫〈八月末〉》,《小說評論》2010年第5期。
24.《我們為何旅行》,《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第9期。
25.《消費時代的詩歌精神》,《藝術廣角》2010第6期。
26.《物質時代的詩歌審美》,《文藝評論的責任與標準》,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7.《2009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綜述》,《天津社會科學年鑑》2010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28.《2010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綜述》,《天津社會科學年鑑》2011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29.《“當代中國及東亞:文化的生產和消費”青年國際研討會綜述》,《文學與文化》2011年第2期。
30.《當代詩歌的都市文化觀照》,《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31.《穆旦詩四首賞讀》,《天津詩人》2011夏之卷,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年6月版。
32.《構建女性的靈魂詩學——趙玫新作<尋找伊索爾德>》,《文藝報》2011年9月5日。
33.《城市文本的詩美呈現——以1980年代以來的詩歌為中心》,《詩歌月刊》2011年第9期。
34.《“速度”的祛魅》,《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第9期。
35.《旅遊:休閒想像與生存現實》,《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第10期。
36.《都會中的繆斯:當代台灣詩歌的城市抒寫》,《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1年第3期。
37.《論中國新詩中的“夢幻者”視角》,《雲南社會科學》2011年第6期。
38.《世紀初詩歌(2000-2010)八問》,《詩探索》2011年第4輯。
39.《自我救贖的回歸之路》,《信息時報》2012年1月15日C5版。
40.《對話:城市詩及其現狀》,《中國詩人》2012年第2卷。
41.《思想之力與藝術之美的遇合——關於邵燕祥長詩<最後的獨白>的對話》,《揚子江詩刊》2012年第1期。
42.《20世紀中國新詩中的城市抒寫》,《中州學刊》2012年第2期。
43.《中國當代都市詩學的意象考察》,《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44.《2011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綜述》,《天津社會科學年鑑》2012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45.《“城堡”外的英雄:論新詩中的“孤獨”主題》,《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46.《<林花謝了春紅>的知性立場和人間情懷》,《小說評論》2012年第5期。
47《新詩中的“城”與“鄉”》,《人文中國學報》(香港浸會大學)總第十八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48《多重向度的詩歌言說:論天津青年詩人的創作》,《2011天津青年詩選》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49《新世紀十年詩歌觀察》,《開創文藝評論新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50《“離心”的寫作》,《星星·詩歌理論》2013年1月號。
51《中文係為什麼培養不出作家》,《錦瑟》2013年第2期。
52《新世紀十年詩歌管窺》,《天津詩人》2013春之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

53《新詩寫作:戴著鐐銬的舞蹈》,《錦瑟》2013年第3期。
54《消費文化語境中的新詩審美》,《南方文壇》2013年第3期。
55《“性別視角與文學文化研究”學術論壇綜述》,《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第5期。
56《2012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綜述》,《天津社會科學年鑑》2013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57《於平淡處見奇崛——新世紀詩歌的文化症候》,《星星·詩歌理論》2013年第6期,《詩選刊》2013年第9期轉載。
58《都會與田園的經驗遇合:新詩審美的一個向度》,《詩探索》2013年第2輯。
59《都市感覺結構的生成——新世紀詩歌的一個側面》,《新文學評論》2013年第3期。
60《文藝的“人民性”與大眾審美》,《中國藝術報》2013年11月15日第3版。
61《內斂的抒情》,《星星·詩歌理論》2013年第10期。
62《“第三代”詩研究的成熟之作——評劉波<“第三代”詩歌研究>》,《三峽論壇》2013年第6期。

63《“人民性”視角下的文藝評論》,《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與當代文藝評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64《文化邊緣的行吟詩者:論林幸謙的新詩創作》,《越界書寫與離散認同——林幸謙詩文評論選輯》,香港中華書局2013年10月版。

65《都市化與本土性:港澳詩歌的一種經驗》,《北方論叢》2014年第2期。

66《2013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綜述》,《天津社會科學年鑑》2013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67《中生代與新世紀詩壇的新格局——“兩岸四地第五屆當代詩學論壇”綜述》,《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第十三輯,學苑出版社2014年6月版;《天津詩人》2014春之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版。

68《在文學性的維度上尋求超越——近五年天津文學發展散論》,《名作欣賞》2014年第4期。

69《論70後詩歌中的城市空間》,《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70《都市文化與中國現代詩歌的語體建構》,《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

71《淺草——沉鍾社的詩歌創作》,《文藝報》2014年5月28日第11版。

72《“詩化”的時間》,《星星·詩歌理論》2014年第7期。

73《楊方詩歌中的“故鄉”情結》,《詩歌月刊》2014年第9期。

74《推開那扇神秘的窄門》,《詩刊》2014年第10期。

75《摹畫普通人,作傳“小人物”——狄青近期中短篇小說印象》,《天津日報》2014年12月2日,第12版。

76《2014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綜述》,《天津社會科學年鑑》2014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77《詩歌寫作:在“減速”中抵達現實》,《文藝報》2015年3月30日,第3版。

78《潛在的“眼睛”》,《星星·詩歌理論》2015年第4期。

79《旅行中的文學史》,《文學自由談》2015年第3期。

80《與城越遠,與詩越近——冰釋之詩歌閱讀札記》,《詩探索》2015年第1輯。

81《為先鋒詩歌“命名”——評羅振亞<1990年代新潮詩研究>》,《現代中國文學與文化》2015年第輯。

82《百年新詩:本土與傳統的對話》,《揚子江詩刊》2015年第6期。

83《關於<文學自由談>的自由談》,《文學自由談》2015年第6期。

84《“九葉”詩人:何以承上啟下》,《博覽群書》2016年第1期。

85《為痛感和光賦形——讀夢天嵐散文詩<局限>》,《星星·散文詩》2016年第1期。

86《辛波斯卡:她讓平淡的事物發光》,《星星·詩歌理論》2016年第1期。

87《21世紀詩歌的想像視野》,《詩刊》2016年第4期。

88《“歸來者”的哲思》,《詩探索》2016年第1輯。

89《2015年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綜述》,《天津社會科學年鑑》2015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90《“時間”中的變奏者:讀江汀和丫丫的詩》,《揚子江詩刊》2016年第4期。

91《在低處生成的詩意》,《奔流》2016年第5期。

92《津味濃郁——解讀<乞巧>與<全可人兒>》,《天津日報》2016年6月21日,第10版。

93《新詩審美:慾念之力與孤獨之思》,《星星·詩歌理論》2016年第8期。

科研項目

1、南開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都市文化形態與新詩研究”(2009年)。

2、天津市社科後期資助項目“現代中國詩歌的城市抒寫”(2009年)。

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都市文化視閾中的朦朧詩後先鋒詩歌”(2010年)。

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都市文化與中國新詩研究”(2010年)。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多維文化視野下的中國新詩”(2014年)。

6、天津市社科後期資助項目“趙玫論”(2014年)。

7、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著作出版資助“語詞鏡像:中國新詩的現代性透視”(2015年)。

8、天津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新世紀文學視野下的地域寫作研究”(2016年)。

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域外行旅與中國新詩的發生(1898—1927)”(2016年)。

參與編著

1、參與編選《百年美文1900-2000》,羅振亞主編,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參與撰寫國家級精品課程教材《現代中國文學(1898-1949)》,羅振亞、李錫龍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參與編選錄製荷蘭漢語教材《中文十層》(Chinees in tien verdiepingen:Mandarijn voor het voortgezet onderwijs,Leiden Univeisity Press,2008)。
4、擔任《漂泊的一代:中國80後詩歌》(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年5月版)編委。
5、擔任《2011天津青年詩選》(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年11月版)編委。

獲獎記錄

2009年 天津市第十屆“文藝新星”。

2010年 南開大學“雲林”獎教金。

2011年 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12年 南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一等獎。

2012年 南開大學教職工攝影大賽一等獎。

2012年 天津市寫作協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012年 天津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一等獎。

2012年 南開大學“雲林”獎教金。

2012年 天津市教育系統“教工先鋒崗”先進個人。

2013年 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14年 南開大學第六屆“良師益友”。

2015年 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第十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016年 南開大學“寧一弘道”魅力教師獎。

2016年 天津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人才(文藝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