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66年(11歲),國小四年級時文化大革命開始,學習受到影響(任紅衛兵宣傳員),寫大字報,畫批判人物。
2000年9月9日,《文化藝術報》發表作品四幅,《福壽圖》、《學問》、《主人與僕人》、《趕海的人》,由著名畫家王炎林撰寫題為《未為奇奇卻是奇》—讀楊興文畫式隨筆一文。
2000年10月被西安國畫院特聘為專職畫家。
2000年10月首次在西安舉辦個人畫展,並在西安首次舉行學術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有西安畫壇名家、評論家,影壇上的名編劇,著名的作家及各方人士百餘人濟濟一堂,進行了熱烈討論,發言爭先恐後,及第三日閉幕前仍有研討在繼續。畫展在西安引起轟動,並一舉成名。
2000年10月20日,《文化藝術報刊特刊》發表作品九幅,《家庭系列一》、《家庭系列二》、《街頭》、《祭》、《自然的呼喚系列》、《我畫鍾馗》、《春》、《山魂》、《呼》,美術評論家張渝撰寫專題文章《精神的出列》——我看楊興文的表現水墨。文化藝術報總編羅寧撰寫專題文章《心底寬而畫大氣》——評楊興文和他的國畫作品,該報還專版刊登了《楊興文彩墨畫展》研討紀要。
2001年,《藝術界》5月、6月號雙月刊,由著名美術評論陳孝信先生撰文《為誰喝彩?喜讀楊興文彩墨畫》。共用12個版面發表作品11幅,《稻草人系列一》、《鬧春》、《流逝的青春》、《太陽神的傳說》、《畫夢》、《聖誕日》、《祭》、《追趕太陽》、《第十一次沙塵暴》、《第十二次沙塵暴》、《第十三次沙塵暴》。
2001年9月著名編劇盧偉為其做了電視專題片《軍旅畫家楊興文》的奇妙藝術。
2001年11月2日,在陝西西安參加全國畫院雙年展的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劉勃舒帶領文化部藝術司美術處處長劉國華及部分畫家、評論家李寶林、程征、趙力忠、洪惠鎮、張江舟、於文江、邱易琴等14人專程來基地看楊興文畫作,巨幅國畫《黑雨》、《沙塵暴》等近三十幅作品引起專家們的廣泛興趣,觀看後劉勃舒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評價,並當場確定將巨幅作品《黑雨》一幅帶回北京中國畫研究院收藏。
2002年元月《江蘇畫刊》,由美術評論家張渝撰文《痛苦一刀砍下,渾噩的生命冒出血來》。發表作品《生命的鏇律》、《昨日的故事——天夢》、《山里人》、《家庭系列三》、《塌》、《醉墨》、《“海”的誘惑》、《河邊》、《鬧春》、《西去的豐碑》共十幅。
2002年3月《當代美術家》、《文藝報》,由著名美術評論家彭德撰文《楊興文——焦慮沙塵暴》,共發表作品六幅,《第十一次沙塵暴》、《第十二次沙塵暴》、《第十三次沙塵暴》、《沙塵暴系列一》、《龍捲風》、《沙塵暴(黑風)系列》等。
2002年5月繪畫作品風格介紹到美國。
2002年9月西安國畫院院刊為期刊發行論文匯集專刊。
2003元月10日——15日應邀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舉辦題為《一個軍人的水墨叩問——楊興文水墨畫探索展》並召開學術研討會。
2003年2月8日至3月2日應邀在深圳美術館舉辦《軍旅畫家楊興文水墨畫探索展》並召開學術研討會。
2003年2月21日解放軍報發表作品《正義之花》一幅。
2003年2月26日《文化藝術報》特刊發表四幅,刊登了全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劉勃舒的評論文章,即《筆墨見精神》還刊登了北京畫展研討會紀要。
2003年3月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水墨》雜誌刊登作品六幅。發表著名評論家魯虹的文章(業餘性的“魅力”)
2003年2月《美術文獻》專版介紹發表作品四幅。
2004年10月被陝西國畫院特聘為專職畫師。
2005年8月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楊興文畫集》一部。
2005年12月《解放軍生活》發表作品兩幅並發表著名評論家程征撰寫(一位軍旅畫家的現代文化意識)的文章
2006年1月《西北軍事文學》刊登作家陳作犁專題評論文章(靈魂的賓士)發表作品5幅。
2006年5月、9月《西北民兵》共發表作品11幅。
2006年2月28日《解放軍報》發表作品《墨菊》一幅。
2008年11月在蘭州甘肅省藝術館舉辦大型個人展覽,展出125幅作品,分四個系列;即彩墨系列、沙塵暴系列、鍾馗系列、傳統畫系列,並舉行大型學術研討會。
人物評價
楊興文幼喜書法,酷愛繪畫,雖無師承,但受漢唐遺薰陶,長安文化影響,數十年來孜孜以求,臨池不輟,在繁忙工作之餘,大量臨摹名家作品,四處尋師訪友,以書遺性,以畫寄情。
百幅作品被中國畫研究院、深圳美術館和中外收藏家收藏。在各種報刊、雜誌發表作品百餘幅,出版有《楊興文畫集》、《眾家評說楊興文》。
其作品,面貌獨特,用色大膽,魂覺衝擊力強,個性鮮明,頗具匠心,取材廣泛,隨意自然,一花一草,傾注真情,一人一物,傾其真愛,具有朴、拙、奇、趣的藝術特徵。其畫風奔放、怪野、村實、幽默。蘊含著樸素性繪畫的原創精神,有很強的表現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