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與危害
危害楊樹等。
症狀
該病多發生在幼樹20-30cm的主幹和分枝上。
發病初期:感病部位出現變色病斑,逐漸擴大,樹皮色澤加深呈黑褐色。病、健組織色澤有明顯差異,樹皮微下陷,產生梭形的潰瘍病斑,樹皮壞死,開裂。小枝感病後,很快被圍繞一周,不產生潰瘍斑,病部以上常呈枯枝或整株枯死。
感病後期:病組織變淡黃色,發病部位密生淡黃色圓形顆粒狀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成熟開裂,溢出炭黑色、粉末狀的分生孢子堆。發病初期往往與楊樹爛皮病和楊樹擬莖點菌潰瘍病很容易混淆。
病原 該病病原菌為球殼孢目、球殼孢科、球色單隔孢屬楊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populeaZ.K. zhong)。分生孢子器埋生於寄主組織表皮下,單生或聚生在子座內,扁球形、橢圓形、不規則形,頂端有乳頭狀突起。產生分生孢子的類型為環痕型,其分生孢子初無色,後呈淺褐色,單胞或雙胞,橫隔處無縊縮,圓形和長橢圓形。分生孢子梗短、直立,不分枝。病菌生長溫度範圍為15-28℃,適宜生長溫度為20-25℃,其中最適溫度為25℃。
發生規律
4月下旬開始發病。5月初,病斑逐漸擴展,樹皮色澤變淺呈淡黃色,產生顆粒狀的分生孢子器。6月下旬後,分生孢子器全部開裂溢出炭黑色的分生孢子,遇雨水易溶,被昆蟲和雨水濺射隨風吹散傳播。
防治方法
(1)噴50%多菌靈、40%福美砷、70%甲基托布津等200倍液1-2次。
(2)通過營林措施,保持苗木水勢平衡,增強樹木生長勢,提高樹木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