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村[安福縣嚴田鎮下轄村]

楊梅村位於安福嚴田鎮北部山區,那裡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是個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風水寶地,仿佛別有天地,儼然世外桃源,江南首屈一指,唐代詩人王維為此賦詩一首“春披錦繡杜鵑紅,夏無酷暑若仙苑。秋色爛漫霜林染,冬無嚴寒百鳥鳴”。

楊梅村古稱梅溪,此名乃皇帝所賜。嘉慶九年,世宗帝命天師張彥頨、知事郭宗遠詣武功山為此還願。途經嚴田見北面彩霞環繞,便曰:此地必有貴人。出於好奇,返回時策馬一覽,見溪水清澈,梅花倒映,絕世佳景,美不勝收。將奇景稟皇上,世宗隨口而出:“此地應稱‘梅溪’。”從此梅溪威名遠播天下。梅溪十景聞名四海,其十景有:一曰“仙人橋”,天生而成,寬一米,壁正如削,長五十米,連線兩山,橋高十米,致行人不敢下看;二曰“獅嶺晴雲”,狀如伏獅,時晴乍雨,山青雲白,氤氳可畫;三曰“雞峰暗月”,尖削秀拔,上切雲霄,暗月流星,天垂四野,益見孤高;四曰“龜岩青靄”,該山狀如元龜,旦暮顯晦,祥氛瑞靄;五曰“魚阜紫煙”,該山形如游魚霽日,初照紫煙生霞;六曰“玉泉奔放”,泉在獅嶺下,清甜泛漪,環繞村落而去,大旱而不竭;七曰“壁峽”,岩高數十丈,勢如刀劈,狀若兩門對峙,足下水流湍急;八曰“禮斗石”,石曰仙屺,石上有仙人跪拜痕跡;九曰“石洞”,天然而成,洞內可布二十餘席;十曰“蓮峰”,形如蓮花,葉瓣宛在,頂平如掌,可容坐千人。以上十景昔曾有諸多名人,如鄒守益、文天祥、彭華、鄒應龍遊玩過,並一一作了詩賦。近代文學家郭沫若與梅溪張覺人是日本九州帝國大學同學,張是民國二廳廳長,郭是三廳廳長,兩人關係甚洽。為避戰亂,住在梅溪,並多次勝覽過十景。1946年,他們又在重慶不期而遇,郭沫若對梅溪十景印象很深,隨筆寫下了一首“懷梅溪”,文曰“梅溪自古水淙淙,三橋鼎立綠楊中。魚形山上綠蔥蔥,石鼓潭水響叮咚。望風羲冢今可在,獅嶺冤魂笑無終。破川庵里敲暮鼓,蓮花山寺響晨鐘。”

梅溪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人憑地利而顯貴,地靠人貴而揚名。梅溪有諸多忠臣良將,功績卓著而蜚聲中外,例如明朝震驚中外的土木堡事件,英宗被俘,張洪捨身救主,英宗用衣冠為其舉行國葬,並寫一篇侍君能置其身的御祭文刻碑褒揚;刑部尚書張敷華,為官清正,一次微服私訪,山間遇匪,在行囊中只搜出七個銅錢,他的忠誠廉潔被譽為“南都四君子”;張程、張光燾撰寫的“武功山志”,是武功山唯一的一部經典史志,它豐富了武功山人的歷史文化。1930年,楊梅成立了蘇維埃政府,當時革命形勢處於低潮,在西南特委派來的陳正仁、張友賢的啟發下,村民踴躍報名參軍,出現了夫妻從軍、兄弟從軍的可喜現象。開國將軍張強生就是其中一員,他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游擊隊開赴抗日前線,在解放戰爭中,楊梅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32人,居全縣之最,可謂是戰火奪韶華、史丹留芳名、烈士永不朽。“烈士證明書”在楊梅到處可見,真是紅霞滿天,“紅色景區”這個稱號楊梅當之無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