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1937年7月,楊思一經保釋出獄,即回鄉抗日。之後,他到上海尋找黨組織,並投入抗日鬥爭。上海淪陷後,他轉輾到家鄉諸暨,與當地黨組織接上關係,恢復了黨籍。1938年2月,任中共諸暨縣工委書記。5月,任中共諸暨縣委書記。並任中共寧紹特委宣傳部長。1939年1月,任中共寧紹特委書記。同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省委候補委員、中共七大代表。1940年1月,中共寧紹特委分設,任中共紹屬特委書記,期間,整理和發展黨的組織,堅持積極慎重的發展方針,使寧紹特區黨在迅速發展中保證了質量。至1939年10月,寧紹地區黨員發展到2000人,建立支部200餘個。他還把黨的發展建設同民眾運動緊密聯繫起來。針對浙東糧荒嚴重的情況,他親自部署領導了1940年6月的嵊縣“六·三”饑民鬥爭,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楊思一改任中共紹屬特派員。遵照黨的指示,及時撤退一批已經暴露
的幹部,調整了縣級領導成員,保證了紹屬地區黨組織的安全,保存了這一地區淪陷後開展游擊戰爭的力量。寧紹地區和浙贛鐵路沿線各縣相繼淪陷後,他領導紹興、諸暨等縣組織抗日自衛武裝,在浙東敵後舉起了黨領導人民武裝抗日的旗幟。1942年6月,浙東軍分會組建南進支隊,開闢會稽山抗日游擊根據地。7月,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他任區黨委委員兼組織部長、中共會稽工委(後改為地委)書記,並與蔡群帆一起,領導了會稽地區的抗日武裝鬥爭。冬,參加浙東第一次反頑自衛戰爭,留區黨委工作。1943年11月,浙東第二次反頑自衛戰爭爆發,浙東區黨委決定發展金蕭地區的游擊戰爭,牽制頑軍,配合四明地區主力作戰,他與蔡群帆一起率一個中隊進入金蕭地區,集結諸暨、義烏等縣的地方武裝,組建金蕭支隊,任中共金蕭地委書記、金蕭支隊政委。1945年2月,任會稽特派員。從組建金蕭支隊到抗戰勝利期間,他按照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開展統戰工作,領導金蕭地區軍民同日偽頑展開了尖銳複雜的鬥爭,鞏固擴大了諸北、金義浦蘭、諸義東抗日根據地,創建了路西抗日根據地。
1945年9月,楊思一奉命北撤,先後任新四軍一縱三旅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三師政委、選遣隊一支隊政委等職,在泰安、宿北、魯南、萊蕪、沂蒙山等重大戰役中,親臨前線,勇敢沉著,出色地完成了任務。1949年5月杭州解放後,先後擔任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浙江省委組織部長兼省紀檢委書記,省編制委員會主任,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省委常委,副省長等職。1957年12月,被錯劃為右派。同月20日逝世。1979年6月9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予以改正,恢復政治名譽。1983年11月,中共浙江省第七次黨代會預備會議上,為他徹底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