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書法家、詩詞家
楊彥修(1921~ )四川雙流人。歷任雙流縣中和醫務工作者協會(後為衛生工作者協會)秘書,雙流縣中和聯合珍所秘書。現為雙流縣中和鎮老年協會幹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書法研究院藝術委員,中國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標準草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書法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詩詞協會會員。著有《彙纂引證傷寒論注約選》、《醫學歌括》和《純修雜搞》、《現代革命史詩三百首》、《新聲律啟蒙》等書。愛好詩詞楹聯寫作,作品曾獲1989年王小波李順陳列館楹聯徵集活動三等獎、1991年當代楹聯墨跡大賽優秀獎、1992年北京社會經濟調查中心文化藝術研究部春聯由獎徵文大賽紀念獎、1995年“杜甫草堂”詩書畫展二等獎、1996年“杜甫杯”詩歌大賽三等獎。另在歷屆成都晚霞詩詞大賽中,均有詩詞作品入選。參加省級和省級以上的書法、美術展覽122次,篆刻獲優秀獎,繪畫獲二等獎。創作的書法作品參加過省級和全國性“龍年杯”、“山水杯”等書法大賽,獲一、二等獎,草書作品參加桂林書畫展和紅寶石書畫展。毛筆書法參加了1994年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大展,毛筆書法獲第一屆中日書畫精英邀請賽三等獎,硬筆書法獲全國三等獎。被毛澤東紀念堂、鄧小平舊居紀念館等多家博物館收藏,為河南鄭州黃河碑林、鞏縣神墨碑林、開封翰園碑林刻石成碑。傳略輯入《中華人物辭海》、《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世界當代書畫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清代官員
楊彥修,字子經,祖籍山西榆次,生於臨潼三田裡(今閻良區北屯街道辦李橋村),生卒不詳,約生活於清道光初年至光緒中期,是閻良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約1820年,彥修出生在一個書香門弟,他的父親楊蔚春喜好博覽群書,交遊多知名士,且精於醫術,樂善好施,這為彥修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他幼時十分聰慧,年7歲,就能背誦《五經》,年未20歲有文名。入癢後,為了更好地接受教育,舉家遷到西安青門,從學於周至的路閏生先生。路先生評價他的文章說:“書理透孰,文人至寶,有此昭昭,永不昏昏矣。”
彥修青年時就才華出眾,道光十六年(1836年),湯金釗巡撫陝西時,得到彥修的文章,讚嘆不已。及見,“勖以經世文學”。1846年,陝西巡撫林則徐聘其為課讀師。當時適值大飢,林則徐詢其賑濟之法。彥修提出的要嚴禁私催田賦,不要定糧價,不要阻止販粟,救荒宜早等主張,均被採納,因而活人甚眾。林則徐為楊家贈聯曰:經德履善宜其家室,發祥流慶貽厥後人。
1851年,彥修鄉試中舉,議敘內閣中書,舉家榮歸故里。1861年李橋村發生了震驚全省的“楊升華、馬將抗地丁加耗事件”,後被臨潼知縣繆樹本鎮壓。當時株連甚多,賴彥修委曲勸救,才使大多數人保全下來。
1862年,陝西關中爆發了大規模的回民起義,彥修一家到富平避難。難平,他先後在河南的獲嘉、武安、鹿邑、杞縣、睢州、西華、滑縣等縣任知縣,所到之處,多有德政。據《楊彥修墓志銘》雲,其任獲嘉縣令,“下車後,勞農振士,相與以誠,不半年,輿情翕服,有官民一家意,後治他邑亦如之”。彥修善於斷決疑案,他在斷案中不隨便從輕處分,他認為:如果任意從輕,對於漏網者,會助長他的行為;對受害者則會使他更加怨恨。
1873年、1875年彥修出任鄉試同考官。他精於古詩文詞,教人最善於啟發,多有求教者。辭官歸里後,仍讀己不倦,為生徒講學。其學生滿人繼昌在《行素齋雜記》中云:陝西楊子經彥修,作令河南,最喜論文,為一時宗匠。從游者眾,昌亦忝在弟子之列。先生於鹹豐辛亥(1851年)以第二人舉於鄉。令嗣炳,鹹豐已禾(1859年)亦登賢書第二。先生孫懋源(1869年—1925年),又中光緒戊子(1888年)解元。家學淵源,足為藝林佳話。”
他晚年還集中精力,於1889年編修了《臨潼縣續志》二卷,成為我們研究臨潼、閻良近代史的一部重要文獻。他還著有《學達觀齋制藝》,遺憾的是我們至今未發現先賢的這部遺著。
約1894年,彥修以七十五歲卒於家,葬於李橋村南楊氏先塋。其墓今已平,村中尚存其墓誌,神道碑殘石數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