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觀點
財經資訊的“變”與“不變”
楊宇東說,第一財經為螞蟻聚寶提供財經資訊,是在傳統財經新聞之外,試圖探索財經資訊新的套用場景,這是一次新的商業模式的探索,但不變的是第一財經作為專業財經媒體,對新聞、資訊品質的不懈追求和深厚沉澱。
人物訪談
Q: 為什麼是第一財經來幫螞蟻金服的聚寶做資訊內容?
A: 第一財經跟所有財經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我們在2009年就成立了一財通訊社,那個時候中國沒有專業的財經通訊社。這個事件標誌著第一財經在資訊業務方面,很早就領先於同行開始布局,並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
當時財經雜誌也曾經嘗試過一個及時發布上市公司信息的“財”項目。這說明,大家都看到了財經媒體除了做新聞以外,還有一個可能的服務空間,那就是向市場提供及時專業的資訊。
通訊社從本質上來其實是一個專業資訊的及時發布能力,形式可以多樣,有專線有終端,像新華社是專線,彭博是終端。大家拼的就是速度,快個幾秒就是贏家,現在在網際網路上滾動的新聞發布其實也是傳統的通訊社模式的一種變形。
相對於其他競爭者,我們較早地進入了資訊生產模式,可以說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一財早早擁有了專業的通訊社團隊,積累了很多的經驗。
Q: 一財通訊社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A:我們一開始要做財經資訊供應商,開始也做巨觀、產業、金融市場的及時發布。但後來遇到了一些問題,你的資訊及時發布出來了,給誰看呢?尤其是網際網路上不受著作權保護的海量資訊,都在發布,產品的定位不夠清晰,用戶粘性不夠強。而且我們因為強調專業性和準確性,一天只能生產三、四百條。而當時其他的投資資訊類客戶端,每天能貼上複製產生三、四千條資訊,相較之下,我們的產出太少了。而用戶並不會在乎你是不是原創的。
於是我們做了兩個轉變,一個是收窄內容,聚焦到投資市場;另一個是更加強調獨家新聞。所以在2012年我們圍繞A股投資做了一個小規模的內參式產品,叫“一財點睛”。模式就是記者去採集上市公司獨家新聞,同時加上專業的團隊對新聞的及時解讀,每天只生產10到20條。結果,一財點睛的發展速度很快,每年2980元的訂閱費,連續三年收入翻番,現在每年數千萬的營收。我們也因此找到了財經媒體資訊業務的準確路徑。
Q: 第一財經的資訊與市面上的資訊產品有何不同?
A: 目前市面上的資訊類產品同質化嚴重,但同時又普遍呈現出速度慢,精準性差的毛病。
為了改變這個局面,我們以一財通訊社的原班人馬為基礎,一方面把最權威的財經資訊,包括一財獨家的新聞,及時發布;更具特色的是,一財資訊團隊還會通過對大數據的處理和算法,在海量資訊中捕捉與上市公司關係密切的新聞。我們把專業經驗與機器算法結合了起來,充分實現了資訊與個股的及時和精確匹配,同時又減去了不必要的信息“噪音”,這是同類產品根本不具備的能力。
未來,一財還會提供更為高端的資訊內容,通過年費和定製化的方法服務於機構和高端用戶。
Q: 一財的資訊信息第一次藉由一個移動理財產品發布,這對於整個新聞行業意味著什麼?
A: 首先,這證明了我們生產的新聞內容有銷售價值。
不是說一個新聞媒體生產出內容,印在自己報紙上,發表在自己的網站上就是有價值,而是別人在採購你生產出的新聞,更能夠證明內容的品質和價值。
第二,說明媒體的商業模式也發生了轉變。
在中國,無論是傳統媒體的報紙、電視還是新媒體,以前掙錢的方式就是通過廣告收益。而一財卻設立了收費模式,直接售賣我們產出的資訊。這對於媒體而言,意義重大。
第三,這種收費模式不只是在自己的產品端實現,還通過第三方的產品端實現,也是對傳統媒體產品形態和傳播形態的顛覆。
Q:之前市場上也有其他新興的財經資訊競爭主體,他們對第一財經來說是威脅嗎?
A:這是個好事情,首先說明市場有需求,也證明我們以前的探索是對的。其次,這也說明財經新聞專業化、實用化的趨勢。
財經資訊的權威性、準確度和可持續性是很重要的,否則你的產品就不會有粘性,我不認為一個小規模的自媒體團隊可以做到。
一財作為專業的財經媒體,優勢在於大而專。尤其在重大的事件、持續發酵的事件面前,比如這次的A股大跌、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事件中,我們都有優秀表現。因為團隊大而專業,內容的品質就越高,就會形成專業內容的規模優勢,這是其他對手無法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