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品

玉米品種2002年通過四川省審定;主持育成玉米品種“成單28” 200年通過四川省審定;, 2002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簡介

俊品(1963年5月—),男,研究員,農學博士,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玉米室(國家玉米改良成都分中心)工作;研究室主任。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遺傳學會理事,四川省農業生物技術委員會常務理事。1983年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獲農學學士學位;1986—1989年在四川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師從我國著名玉米數量遺傳學家高之仁榮廷昭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7-2001年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農業大學榮廷昭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戴景瑞教授攻讀博士學位。九五、十五期間,主持國家、部省級重點科技項目(國家攻關項目、農業部“948”項目、“863”項目等)二十餘項,發表論文、譯著等20餘篇(本),主持或參與育成豌豆、玉米品種十餘個,獲國家專利1項,獲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育種情況

九五期間,主持的國家攻關項目“適合中國南方生態區特點玉米優良群體的創建與改良”,首次系統地將熱帶種質血緣PoP49、PoP45群體滲和到自組群體BC4中,目前已完成兩輪改良,效果良好;主持的國家攻關和農業部“948”項目“玉米紋枯病抗源及分子標記輔助轉育”針對我國玉米紋枯病已上升為主要病害,而國際、國內尚無該病抗源的問題,首次鑑定出具高抗水平的抗源CML270一份,尚屬首次,2000年7月20日已通過四川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技術鑑定,目前正進行抗性基因的分子標記定位。主持的四川省生物技術育種攻關項目“利用與OTL連鎖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高產、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針對產量等數量性狀目前利用常規育種尚無法有效進行選擇的難題,已完成我省玉米第一張RFLP和SSR分子遺傳圖譜的構建,並進行QTL定位,通過轉換的PCR標記,正進行標記輔助選擇(MAS),。主持的四川省新技術革命行動計畫項目“玉米抗紋枯病基因克隆”,通過對玉米紋枯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標記精細定位,採用基於圖譜的基因克隆方法對抗性基因進行克隆,為最終解決紋枯病危害提供了基礎,具重大理論價值和套用前景。此外,主持的“套用分子遺傳學實驗室”開展的玉米指紋圖譜研究;水稻、玉米雜交種子真實性和純度的DNA指紋技術鑑定;四川玉米地方種質雜種優勢群劃分及高直鏈澱粉基因Sbe2B在玉米中的轉化工作等。目前,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主要有:國家863項目“西部玉米育種方法及新品種選育”;國家“863”項目“玉米抗蟲、優質、耐旱基因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與聚合育種技術研究”;四川省農業生物技術育種攻關重大項目“玉米抗紋枯病基因克隆”;四川省六大作物育種攻關項目“高產、優質、適應性廣玉米雜交種選育”;四川省六大作物育種攻關項目“玉米種質資源收集、鑑定與優異種質創新研究”;橫向合作項目(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雜交水稻、玉米種子真實性和純度的DNA指紋圖譜鑑定”。

育成品種

參予育成豌豆品種“食莢大菜豌1號”豌豆品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育成豌豆品種“食莢小菜豌3號”已獲國家專利並於1998年四川省審定;主持育成豌豆品種“食莢甜脆豌1號”於1998年通過四川省審定;主持育成豌豆品種“食莢大菜豌2號”和“成豌7號”於1999年通過四川省審定;參予育成玉米品種“成單15”目前已推廣十萬餘畝;參予育成玉米品種“成單24”玉米品種2002年通過四川省審定;主持育成玉米品種“成單28”200年通過四川省審定;,

獲獎情況

參予育成的“食莢大菜豌1號”豌豆品種1991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研究的“六種主要食用豆種優異種質評價和利用”1998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研究的“玉米新型不育材料的創造、研究與套用”2002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