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3年4月24日,河南商報3版品牌欄目“創業夢工場”,以《畢業前他已拿到三份offer》為題,報導了我院學生楊世民的創業故事,楊世民也成為了繼何永亮和謝來生之後,我院第3位被河南商報專題報導的大學生創業典型。畢業前拿到宇通重工、立白集團、洛陽杜康控股三份offer,通過世聯地產和默沙東集團的面試,90後大學生楊世民成了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2013屆畢業生中的就業明星。
第一桶金
替人招聘賺2300元提成
2009年大一軍訓結束後,楊世民去二七廣場逛街,看到有手機賣場招聘大學生做兼職銷售員,他直奔賣場人事部負責人的辦公室,“我幫你們在學校宣傳推廣,推薦靠譜肯乾的同學來應聘,每錄用1個,你們給我100元的提成。”
雙方達成協定後,他趕回學校,在公告欄里貼廣告,挨個寢室宣傳,不到兩個月就招了23人。他也賺到了第一桶金——2300元提成加200元獎金。
“那種成就感前所未有,很多思路一下子都打開了。”楊世民又開始尋找新的掙錢門路。2010年初去找同學玩時他發現,軍訓時統一購買的小馬扎被棄之一旁,他突然萌生了回收馬扎的想法,“這些馬扎當初是10塊錢買的,要是收集起來再賣出去,利潤雖薄但數目可觀。”
經過努力,他收集到5700個小馬扎,每個回收價1.5元。河北霸州的一個廠子聯繫到他,表示願以4.5元的單價收購,楊世民答應下來,把貨給對方運了過去。廠方請他吃飯,酒足飯飽後突然告訴他“行情變了”,單價縮水到3元,“要不你把貨再拉回去。”對方說。
雖然最後討價還價講到3.5元,但仍少了幾千塊錢的利潤。楊世民總結,這次的教訓從根上說是沒認真對待契約,“當時太輕信人了,以為口頭說好了就行。”
創業
開辦學生身邊的團購網站
2010年,網路團購風生水起,但楊世民發現,在大學林立的新鄭龍湖鎮,想找個能團購的商家卻很難。“一方面學校周邊個體商戶沒有網路平台進行行銷,另一方面,大團購網站的銷售渠道還沒滲透過來。”
“正好學院也開設了電子商務課程,就和一些同學決定創辦針對本地大學城的團購網站。”2011年10月11日,網站上線,楊世民給它取名為“四兩”,寓意四兩“博”千斤。聚餐、KTV、住宿、健身、學生用品等,都可以在上麵團購。
但他逐漸發現,創辦一個電子商務網站遠沒賣馬扎簡單,“首先是資金,我們自身集資有限,又找不到投資,微弱的盈利難以支撐後續的業務擴展。”
“另外,我們自己做網站,用戶體驗比不上大網站,”楊世民說,除了技術瓶頸,校邊小店流動性也很大,“往往是走一家合作商鋪,就流失一批客戶。”
一年下來,四兩網產生了16萬元的銷售額,但淨利潤不到2500元,“業績不好,到最後還欠大家很多,主要是鍛鍊了技能。”
雖然盈利不多,但“四兩網”成為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譚恆教授指導的“2012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同學們在其中進行了創業實踐。
成長
團隊管理經驗更寶貴
楊世民覺得,帶團隊創業學到的管理經驗,遠比單打獨鬥掙真金白銀更寶貴。協調團隊遠比單純做項目要費精力,不僅要自己努力工作,還要做好溝通協調,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做網站要用到專業軟體,大家都要學習,楊世民給每個成員列了進度表、設立了簽到本,可總有同學想偷懶,只能耐心溝通。“網站是大家一起投錢做的事情,我要對人家的金錢、時間和汗水負責。”
求職中,楊世民積累的經驗派上了用場。“在管理團隊時,成員違反了相關規定,你該怎么處理?”“答應客戶的事情超出了公司賦予你的許可權,你該怎么跟客戶解釋?”楊世民說,在宇通重工的二輪面試中,考官的提問,或多或少跟自己的創業經歷有關。
“和我一同面試的是鄭大、農大、輕院的學生,其中還有兩個碩士,我一個三本學生在學校上並不占優勢,”不過他說,他總是第一個被提問,考官也會給更多的交流時間。
憑藉豐富的實戰經驗,楊世民說他拿到宇通重工、立白集團、洛陽杜康控股三份offer,通過世聯地產和默沙東集團的最終面試。
觀點
創業經歷增加就業機遇
“創業不一定能成功,即使在全國,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是極低的。”楊世民的創業指導老師譚教授說,創業經歷更多的是給大學生們埋下一粒種子,未來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都能有紮實的基礎。
楊世民的師兄、曾經的大學生創業典型何永亮也認為,創業,有時是為了更好地就業,“如果你帶團隊去做項目,策劃、行銷、團隊協調都得親力親為,這些能力,正是以後工作中必須用到的、用人單位著重考察的。”
“在大學裡你能創業成功,就業肯定不成問題。”何永亮說,哪怕在大學裡就做個小生意,對就業能力也是一個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