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全書由結構植物學和系統與演化植物學兩篇組成。上篇介紹了植物細胞、組織、器官等植物形態學和解剖學內容。下篇遵循系統演化路線,逐一介紹了林奈二界系統中除動物界以外的、從原核到真核的各主要類群,包括藻類、菌物、地衣、苔蘚、蕨類及種子植物。本書還簡明介紹了有關植物系統演化的各種學說和理論,特別是種子植物起源的理論,並引入植物分子系統演化研究的新成果。全書配有插圖430餘幅。
本書適合綜合性大學、師範院校生物科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專業,以及農林院校與醫學院校的農學、林學、園藝、中藥學等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供相關專業科學工作者、教師參考。
出版背景
作 者: | 葉創興 朱念德 廖文波 劉蔚秋 馮虎元 | ||
定 價: | 49.80元 | 出版時間: | 2014-09-04 |
ISBN: | 978-7-04-039152-7 | 讀者對象: | 高等教育 |
版面字數: | 850千字 | 一級分類: | 生物科學 |
開本: | 16開 | 二級分類: | 植物學/植物生物學 |
全書頁數: | 438頁 | 三級分類: | |
裝幀形式: | 平裝 | ||
重點項目: |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 |
目錄
前言
緒論
一、人類認識植物的歷史
二、生物分類等級
三、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植物的個體發育、系統發育與幼態成熟
五、植物學的分支
六、學習植物學的方法
上篇 結構植物學
第一章 植物細胞
第一節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二節 植物細胞的繁殖
第三節 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
第二章 植物組織
第一節 植物組織的概念和類型
第二節 植物的組織系統和維管組織
第三章 種子植物的營養器官
第一節 根
第二節 莖
第三節 葉
第四節 營養器官間的相互聯繫
第五節 同功器官與同源器官
第四章 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第一節 花
第二節 雄蕊的發育和結構
第三節 雌蕊的發育
第四節 開花與傳粉
第五節 受精作用
第六節 種子和果實
第七節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下篇 系統與演化植物學
第五章 藻類植物(Algae)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藍藻門(Cyanophyta)
第三節 紅藻門(Rhodophyta)
第四節 金藻門(Chrysophyta)
第五節 黃藻門(Xanthophyta)
第六節 硅藻門(Bacillariophyta)
第七節 褐藻門(Phaeophyta)
第八節 甲藻門(Pyrrophyta)
第九節 裸藻門(Euglenophyta)
第十節 綠藻門(Chlorophyta)
第十一節 藻類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第六章 菌物(Fungi)
第一節 黏菌門(Myxomycota)與根腫菌門(Plasmodiophoromycota)
第二節 卵菌門(Oomycota)
第三節 真菌(True Fungi)
第四節 菌物的演化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第七章 地衣(Lichens)
一、地衣及其形態結構
二、形態構造
三、繁殖
四、分類及代表類群
五、經濟及生態意義
第八章 苔蘚植物(Bryophyta)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苔綱(Hepaticae)
第三節 角苔綱(Anthocerotae)
第四節 蘚綱(Musci)
第五節 苔蘚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第九章 蕨類植物(Pteridophyta)
維管植物概述
第一節 蕨類植物概述
第二節 松葉蕨亞門(Psilophytina)
第三節 石松亞門(Lycophytina)
第四節 水韭亞門(Iso phytina)
第五節 楔葉蕨亞門(Sphenophytina)
第六節 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第七節 蕨類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第八節 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第十章 裸子植物亞門(Gymnospermae)
種子植物概述
第一節 裸子植物的特徵
第二節 裸子植物分類
第三節 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亞門(Angiospermae)
第一節 被子植物的特徵
第二節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合瓣花亞綱(Sympetalae)
第三節 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第四節 被子植物的起源與系統發育
第十二章 植物系統學概要及其發展動態
第一節 植物的系統發育
第二節 植物系統學的動態簡介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