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主要研究內容有:生物活性成分及天然先導化合物的研究;新結構、新類型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植物新藥及生物農藥的研究;藥用植物資源及有效成分分布和演化規律的研究;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研究。 研究室以自身研究實力與區域植物資源優勢相結合,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多學科的綜合優勢開展創新性研究工作,在植物環肽、倍半萜、二萜、三萜、C21和C27甾體及植物各類配糖體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優勢和特色。 在藥用植物資源研究方面,對著名中藥材所屬植物類群的地理分布、化學成分、活性成分、化學分類、資源評價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為這些植物類群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1年10月經批准開始建設,建設時間為2001年10月~2002年10月。研究室主任為郝小江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周俊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該研究室的研究方向為:以我國西部地區豐富的植物資源為研究對象,以有機化學為基礎,運用化學和現代分析手段,開展植物化學成分的結構測定、生物活性與功能、結構修飾與合成、分布及演化規律的研究,與相關學科相結合,為我國尤其是西部地區創新植物藥和中藥現代化的發展及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作出貢獻。主要研究內容有:生物活性成分及天然先導化合物的研究;新結構、新類型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植物新藥及生物農藥的研究;藥用植物資源及有效成分分布和演化規律的研究;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研究。
研究室以自身研究實力與區域植物資源優勢相結合,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多學科的綜合優勢開展創新性研究工作,在植物環肽、倍半萜、二萜、三萜、C21和C27甾體及植物各類配糖體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優勢和特色。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項目、科技部和國家計委攻關和產業化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近20餘項。1996~2001年期間發表學術論文472篇,SCI收錄244篇;編寫專著7部;申請專利44項,公開32項,授權17項;有的專利已轉讓並獲得實際效益。在藥用植物資源研究方面,對著名中藥材所屬植物類群的地理分布、化學成分、活性成分、化學分類、資源評價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為這些植物類群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在天然藥物的研製方面,以特色傳統藥物、民族和民間藥物資源和化學研究為基礎,研究開發出20個植物藥。近期研製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老年痴呆症、抗腫瘤、溶栓、抗HIV的新藥有的已進入臨床研究。在香料、油脂植物資源、農藥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研究室十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八十年代以來不斷定向派人到國外相關的大學、研究所學習、工作,同時注意吸收能夠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具有博士學位、在國外工作過的優秀人才來實驗室工作。該室課題組長和研究骨幹絕大多數都擁有國內外的博士學位和在國外長期工作的經歷,已形成了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結構合理的固定人員隊伍和以培養博士生為主的導師群體。
實驗室堅持對外開放的原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所外、尤其院外學者申請的自選課題,或在對外開放招標的課題的申請。為鼓勵所外、尤其是國外學者來實驗室工作,隨時接受國內外自選課題申請,在學術委員會休會期間由學術委員會主任組織學委會委員進行函評,獲得通過後經實驗室主任與研究組協調後即可開展課題研究。自從獲得批准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後,為了提高實驗室的開放度和學術水平,對運行、管理制度又進行了整理、修改和補充。多年來該研究室開展了以周邊國家為重點的、多種形式的科技學術交流和合作活動,主辦過多次較大規模的國際會議,同泰國、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的有關機構進行了實質性的科技合作。
該實驗室在植物環肽領域開展了有創新意義和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工作,已成為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兩個研究中心之一;在香茶菜屬植物的二萜成分研究中,屬國際先進水平,在該研究領域有較大的影響;在用化學方法測定天然產物結構、半合成和骨架改造等方面,在天然產物的化學合成和反應方面,開展了高水平研究工作,屬當前國內領先水平。近年來在新開展的高等真菌活性成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進展,在國內外該研究領域產生了一定影響。
實驗室在基礎化學研究方面將努力繼續保持植物配糖體、植物環肽等研究領域在國際上的影響和優勢,並組建植物化學和生物化學的跨學科青年團組,開展植物成分生物合成和協同進化研究;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天然藥物研究和植物資源的持續利用研究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建設和保持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有活力的科研隊伍及技術隊伍;完善實驗室的配套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