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天子

其實,原來的狄公祠並不在這條街道上,而在狄仁傑的家鄉狄村。 所以,當來俊臣審訊他時,狄仁傑馬上承認:“當今是大周的天下,而我是大唐的舊臣,謀反是事實。 歷史上的狄仁傑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但在民間,流傳更多的卻是他斷案如神的傳奇故事。

古城太原衢陌縱橫,在大小几百條街道中,只有一條是以人名命名的,它就是緊鄰文廟與崇善寺的狄梁公街狄梁公,是對唐代名相狄仁傑的尊稱,因為他去世後被朝廷追進為梁國公而得名。當年祭祀狄梁公的狄公祠,就座落在這條長不過二百米的小街上。
其實,原來的狄公祠並不在這條街道上,而在狄仁傑的家鄉狄村。唐代的狄村位於北都晉陽東北二十里,如今,狄村已經成為今天的太原城區的一部分,這片都市裡的村莊已經找尋不到任何鄉村的影子,只留下狄村的地名和一片占地不過數畝的唐槐公園。
唐槐公園裡並沒有太多的景致,園中矗立著太原市政府立的“狄公故里碑”和一株相傳是狄仁傑母親親手所植的古槐,最早的狄公祠就建立在這株唐槐附近,它是在明代狄公祠日漸廢毀時才遷到狄梁公街的。
戴煌,新華社高級記者,1957年被打成右派之後,發配到了位於狄村的勞改建築工程隊,年已半百的他就是在這裡的勞改中被撞斷了肋骨。二十年後,當他在《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一書中回憶起那段在狄村四周拉滿電網的勞改場中推著小車拉運燒磚土的苦難歷程時,沒有忘記告訴讀者,這裡就是狄仁傑的故鄉。
狄仁傑,是太原最傑出的歷史名人之一,有“ 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譽,在唐代被朝野公認為“唐祚送俊之臣”。
最先發現狄仁傑才幹與品質的,是繪製《步輦圖》、《凌煙閣功臣圖》等名作的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當時,剛剛踏入仕途的狄仁傑被人誣告下獄,時任河南黜陟使的閻立本在審理此案的過程中慧眼識才,由衷地感慨道:“孔子曾說,觀過而知仁,你可以說是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呀。”閻立本不久推薦狄仁傑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這是一個地區司法官員。
在封建社會,一個司法官員的公正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個人的道德品質。狄仁傑一次在赴任途中,登上太行山,遠遠望見一片白雲孤飛,狄仁傑告訴同行的人說:“我的親人就在那片白雲的下方。”說完注視良久,直到白雲飄去才又重新上路。狄仁傑的同僚鄭崇質將要被派往西北絕域持行公務,而他的母親年邁多病,狄仁傑勸道:“你怎么可以讓年邁的母親在萬里之外為你擔憂。”於是進見并州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遠行。藺仁基被他們二人的友誼所感動,聯想到自己與同僚李孝廉之間的種種不和,深感慚愧,主動與李孝廉和解。狄仁傑後來被酷吏來俊臣誣陷下獄,有人讓他指證宰相楊執柔也是同謀以求免死,狄仁傑氣憤地說:“皇天后土在上,我狄仁傑怎么能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說話間,用頭撞向柱子,血流滿面,嚇得遊說者連忙安慰他。從以上可知,至親至孝的狄仁傑不僅是一個相當合格的司法官員,而且也堪稱是封建社會的道德楷模。
正因為如此,狄仁傑後來被提拔為大理丞這一唐王朝的最高司法官員,而他到任之後,一年之中判決了大量的陳年積案,涉及一萬七千人,沒有一個人因不服而抗訴。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高業務素質、勤政清廉的執法者形象。而做為一個法官,狄仁傑身上最為可貴的品質,還是他不畏權勢,執法如山。
有一年,一位武官誤砍了唐太宗昭陵的柏樹,本罪不當誅,但盛怒中的唐高宗下詔要處死這名武官,狄仁傑為此上奏請求依法處理,看到唐高宗龍顏大怒,左右都示意他趕快退下,但狄仁傑卻犯顏直諫:“國家的律法,對各種罪行的處罰均有明文規定,哪裡有沒有觸犯死罪卻處以極刑的道理?一旦有法不依,叫我們的百姓如何信服?即便陛下真的要改變律法,也得從今天開始實施。如果陛下為了一株昭陵柏樹而處死一名武將,歷史將如何評價陛下?”在狄仁傑的據理力爭之下,唐高宗終於收回成命,依法處理了此案。一個名收王本立的高官憑藉皇帝的恩寵,行為不法放縱,百官畏懼,狄仁傑上奏請求將他交給有司審察,當唐高宗有意包庇時,狄仁傑再一次挺身而出:“國家雖然缺乏英才,但並不需要王本立之流,陛下怎么能為了包庇有罪之人而廢馳國家的律法?如果陛下一定要赦免王本立,那就請免去我的官職,讓後世的忠臣引以為誡。”王本立最終被依法定罪,一時間朝廷肅然。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有法不依、權大於法的現象依然普遍,而現代的狄仁傑又在何處呢?
狄仁傑後來出任過多項要職,並最終官至宰相,雖然不再從事司法工作,但狄仁傑依然以其剛正廉明、憂國濟民的節操為後世留下了封建社會的人臣典範。
公元前 660年,唐高宗與武則天準備巡幸汾陽宮,狄仁傑隨行負責途中各項事務。去汾陽宮將要路過妒女祠,民間傳說如果有身穿華麗服裝的人經過,妒女就會引發風雷災害,并州長史李沖玄因此準備徵發數萬民夫新修御道以避開妒女祠,狄仁傑及時制止了這一勞民傷財的無稽之舉,並得到唐高宗的讚賞。
又有一次,武則天準備建設浮屠佛像,預計耗費數百萬,武則天喜好佛教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她還曾讓她的一個內寵懷義出家去做和尚,但狄仁傑依然勇於直諫,終於使武則天放棄了這一計畫。狄仁傑巡撫江南時,對吳、楚兩地祠堂過濫、祭祀靡費的習俗做了堅決制止,拆毀祠堂一千七百間,只留下祭祀夏禹、吳太伯、季禮、伍員四人的祠堂,有效地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狄仁傑擔任寧州刺史期間,注意處理民族關係,人民安居樂業,百姓為此樹碑歌頌他的政績。宰相張光輔平定越王的叛亂之後,放縱士卒濫殺無辜,兩千多名受脅從的百姓也將被處決,時任豫州刺史的狄仁傑當面怒斥李光輔的暴行,冒著違令與通逆的風險,暫緩行刑,秘密上書武則天懇請從輕處理這些無辜的百姓。狄仁傑懇切的言辭終於打動了武則天,這兩千多百姓最終被赦免死罪,流放豐州。當這些百姓在流放途中路經寧州,從前來迎接的寧州百姓口中得知是狄公救了他們時,流著眼淚相互扶持著來到寧州的狄公功德碑前謝恩。這批百姓到達豐州後,也在當地為狄仁傑樹碑頌德。
從狄仁傑以上這些永載史冊的政績,我們可以看出他始終將黎民百姓的疾苦繫於心間,甚至不惜冒著斷送政治前途的危險也要為民請命仗義持言。儘管早在春秋時代,孟子就告誡後世的君王將相們要以“民為貴”,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官場學盛行烏紗重於一切的國度里,無論封建社會還是現代社會,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父母官們又有幾人呢?
置身於黑暗官場的狄仁傑雖然清正忠孝,但卻不幸在權力傾軋的政治鬥爭中遭人暗算中箭落馬,被酷吏來俊臣以謀反的罪名下獄。好在狄仁傑有著多年的司法工作經驗,他深知來俊臣的冷酷無情,如果自己不承認強加的罪名就會死在酷刑之下。所以,當來俊臣審訊他時,狄仁傑馬上承認:“當今是大周的天下,而我是大唐的舊臣,謀反是事實。”就在等待執行死刑的過程中,狄仁傑偷偷寫下狀紙,藏在棉衣中交給來前探監的兒子,他的兒子拿著狀紙直接向武則天抗訴,終於使冤情昭雪。
做為一個文臣,狄仁傑還有過統軍征戰的經歷。當北方契丹攻陷冀州時,朝廷任命狄仁傑擔任邊城魏州刺史,肩負邊防重任的狄仁傑不是象他的前任那樣放棄農業生產一味退縮守城,而是在恢復農耕的同時積極防禦,無機可乘的契丹軍隊不久自行退卻。聖歷年初,突厥軍隊侵掠趙、定等州,狄仁傑以河北道元帥的身份統帥十萬大軍出征,雖然未能追上迅速遁去的突厥騎兵,但狄仁傑在此後擔任河北道安撫大使期間,上書請求赦免被突厥脅從的百姓,醫治戰爭創傷,安定了河北局勢。
做為一個封建社會的政治家,狄仁傑一生最大的功績在於他去世前一年完成的兩件事,一是勸說武則天迎回太子廬陵王,二是舉薦匡復唐室的張柬之。
中國歷來不缺乏忠臣,他們為了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大是大非面前捨身取義義無反顧,但是,一旦面臨皇帝冊立太子與皇后時,卻大都變得唯唯喏喏警小慎微,更有一些名臣為了明哲保身而三緘其口,以一句“這是皇上的家事”來推卻自己的責任逃避政治風險,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象諸葛亮、上一章中提到過的李世績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狄仁傑面前,當時,已經廢掉兩個太子和兩個皇帝的武則天準備立侄兒為太子,召集群臣商議,希望取得輿論的支持。面對這個為爭奪權力不惜掐死女兒、毒死兒子的鐵腕強人,如履薄凍的大臣們無不噤若寒蟬,只有狄仁傑勇敢地提出了反對意見:“臣以為天下百姓仍在感念大唐的恩德,當胡人入寇時,陛下命梁王三思招募新兵,一個多月後報名的仍然不超過一千,而讓廬陵王出面招募時,不到一天時間就有五萬人應募。能夠繼承大位的,非廬陵王莫屬。”廬陵王李顯是武則天與唐高宗的第三子,他的兩個兄長李弘與李賢先後被武則天毒殺,唐高宗死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但李顯僅僅當了一年傀儡皇帝就被廢為廬陵王。武則天對狄仁傑的反對意見極為惱怒,下令罷會,君臣不歡而散。
不久,狄仁傑又利用為武則天解夢的機會再次勸諫:“侄兒和兒子究竟哪個更親呢?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則千秋萬代之後可以在宗廟內得到祭祀,如果立侄兒為太子,自古卻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侄兒在宗廟之中祭祀姑姑的。”武則天雖然有所醒悟,但仍然拒絕說:“冊立太子,這是我的家事,你就不要插嘴了。”狄仁傑回答道:“君王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哪一個不是您的臣民,四海之內,又有哪一件事不是陛下的家事呢。陛下是君王,臣子是肱股,自然有輔佐陛下的義務,更何況我做為陛下的宰相,怎么能夠不盡到自己的責任呢。”
在此之前,吉頊、李昭德幾次上書請求迎回廬陵王,武則天都沒有答應,只有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出發,以日後的個人利益相比較,終於打動了武則天。不久,武則天再次召見狄仁傑,年近七十的狄仁傑再次言之切切地請求迎回廬陵王,說到動情之處,不禁淚流滿面。深受感動的武則天當即讓已經秘密回京的廬陵王出來相見,以一句“還爾太子”肯定了狄仁傑迎立廬陵王再續唐祚的歷史功績。1999年,在太原電視台拍攝的電視連續劇《狄仁傑與武則天傳奇》中,根據《唐書》有關史料再現了這歷史一幕。古人曾說,讀《出師表》而不落淚,必然不是忠臣。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當電視中伴隨著早已熟悉的鏇律,已顯老態的狄仁傑迎向歸來的廬陵王時,每一個能夠深切感受到一顆老臣拳拳忠心的觀眾很難不為之動容。
狄仁傑的另一個重要功績就是舉薦張柬之。狄仁傑向來以善於舉賢薦能而聞名,先後推薦提拔了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名高級官員。狄仁傑推薦自己的兒子,也因在任上表現稱職而得到武則天“奚祁內舉,果得其人”的稱讚。他竭力保薦的即將被處死的降將李楷固在討伐契丹凱鏇歸來後,武則天在慶功宴會上為此親自向狄仁傑舉杯。有人對狄仁傑說:“朝中的許多大臣,都出自於您的門下”。狄仁傑回答說:“我舉賢是為了江山社稷,並非為了一已私利。”在狄仁傑的兩次推薦之下,武則天終於任命張柬之為宰相。狄仁傑去世五年後,八十歲的張柬之率領羽林軍發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擁立廬陵王李顯復位,恢復了李唐天下。
正是由於狄仁傑的以上功績,他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武則天在位時,對他的信任超過了其它任何一位大臣,從不直呼名字而尊稱“國老”。狄仁傑去世後,朝野淒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後來,唐中宗李顯追封他為司空,唐玄宗的父親唐睿宗又追封他為梁國公。
令人遺憾的是,狄仁傑兩個兒子的表現卻令人失望。狄仁傑擔任魏州刺史時,因為政績卓著,百姓為他建立生祠,後來,他的兒子狄景暉也來到魏州任職,貪婪殘暴,受到百姓的痛恨,狄仁傑的生祠也因此被毀。他的那個內舉不避親的兒子狄光嗣雖然比較稱職,官至揚州長史,但最後也因為失職而受到降職的處分。
歷史上的狄仁傑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但在民間,流傳更多的卻是他斷案如神的傳奇故事。清代公案小說盛行的時候,一部《狄仁案》應運而生,但是,關於狄仁傑斷案,影響最大的卻是一個外國人寫的《狄公斷獄大觀》。
通曉十五國語言的荷蘭人古利克是個職業外交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漢學家,他的中文名字叫高羅佩,字忘笑,號芝台,住所取名猶忘齋、吟月庵,他的妻子也是一個出身名門的中國女外交官。中國近代的名人郭沫若、于右任、徐悲鴻、馮玉祥都是他的朋友。
酷愛中國文化的高羅佩考證了解中國古代的司法、刑律、吏治、行政、軍事、外交、工商、教育、文化、宗教、風俗、民情後,同時將東方公案傳奇中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特殊結構與西方偵探小說的懸疑、推理手法巧妙結合起來,完成了全書共24個故事、130萬字的《Judge Dee》,高羅佩甚至還為這部小說繪製了一套有中國繡像風格的線描插圖。在作者的筆下,文字生動且充滿趣味,貪官、奸商、俠客、美女、胡人,甚至僧道尼姑、沙門教人群聚一城,所描繪的風景、房舍、衣飾、日常用品又經過詳實考證,讀來歷歷在目。這部系列小說自六十年代推出之後,風靡一時,深深征服了西方讀者,狄仁傑也成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的福爾摩斯”。
《Judge Dee》中文直譯為《狄法官》,八十年代初由山西的北嶽文藝出版社翻譯出版時定名為《狄公斷獄大觀》。記得我第一次在《新華文摘》上看到這部小說中的《銅鐘案》時,馬上就被此書高超的故事結構和懸疑色彩所吸引,很快,《血濺畫屏》、《狐狸迷案》這兩部根據原著改編的電影就問世了。八十年代末,太原電視台拍攝了同名電視連續劇,因為當時的條件所限,只完成其中的四個故事,十年之後,太原電視台又改編補拍了該書的九個故事,並根據清代《狄公案》與《唐書》部分史料拍攝了《狄仁傑與武則天傳奇》,這三部系列劇總計長達近七十集之多,狄仁傑的故事,使山西影視界在沉寂多年之後再次受到了全國的關注。
來太原已經十餘年,很早就聽說了狄公故里的唐槐公園,但我卻是在今年才去光臨這個本來早就該去的地方,公園裡可看的只有一塊新立的石碑和一株蒼老的唐槐,很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在這裡設立一個小小的紀念館,向今天的太原人介紹一下這位太原名人,儘管如此,我仍然希望,每一個太原人,都應當抽出點時間,帶著孩子,來這裡看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