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杭村[山東濟寧市汶上縣]

棗杭村[山東濟寧市汶上縣]
棗杭村[山東濟寧市汶上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濟寧市汶上縣次丘鎮棗杭村,西依大汶河,北臨兗梁公路,東接高里,南連白馬河,距縣城約8華里, 全村約有3000人。

地理環境

處於魯西南平原中部,屬大汶河沖積平原,多數土層深厚,土壤構型良好,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5米。適宜農業種植。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

交通信息

新建的寧陽至梁山高速公路預計2020年8月底建成通車。

濟南至濟寧的城際高鐵列入長期規劃,處於“概念構想階段”。
交通先行,助力鄉村振興。為鄉村振興打下紮實的基礎,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有效地促進了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

農業經濟

農作物種植 農作物種植

依託其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形成了以農、林、牧為重心的農業發展格局。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大豆,花生,棉花為主。

在確保糧食生產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發展蔬菜種植業。規模種植及家禽家畜養殖。向綠色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轉型。

文化教育

早期中學(次丘鎮第二中學坐落於棗杭村,於1991年創建,占地42.5畝,建築面積5579平方米,教室、功能室齊全,內部設施達到省定二類標準,是汶上縣規範化學校。),後因生源不足停辦。

國小風采 國小風采

棗杭國小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幽雅、辦學設施設備完善,是中國近代建立較早的實施現代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改革的學校。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 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在新的歷史時期,該校秉承優良的辦學傳統,根據學校現實發展情況,確立並實踐 “立德樹人,育人為本”教育理念,統領學校工作。“立德樹人,育人為本”教育理念的確立,對落實新課程標準,實施素質教育和實現教育現代化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醫療衛生

村里設有標準的衛生所一座,村民小病能夠不出村便得到治療。建立健全養老、醫療保險制度,為村民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為村民提供生活保障,提高村民的醫療衛生水平。

新農村建設

村容村貌

街道詳細 街道詳細

進入棗杭村,呈現在眼前的是寬闊平坦的街道、環村而行,一條條筆直的街道縱橫交錯,漫步在寬廣潔淨的道路上,心情愉悅、神清氣爽。全力打造了一個環境優雅、民風淳樸、經濟繁榮的新農村!

科學發展

近年來,棗杭村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發展第一要務,抓住時機,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積極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服務。堅持把農業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工作,促進農村發展。自來水村村通入村率、有線電視入戶率、新農合參合率均達到100%。

在農業綜合開發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得到完善,硬化村內主要道路,交通便利。大大提高改善了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了經濟建設的步伐。有力的推動了經濟社會和諧快速發展。

組織廣大幹部積極做好玉米配方肥料宣傳工作,指導農民科學施肥。根據土質專門生產的配方肥料,有利於玉米全面吸收各種元素,防止出現由於濫施肥料造成土壤板結、肥料流失等現象。

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組織學習無公害蔬菜的日光溫室、無土栽培、水培、滴灌、生物技術的綜合運用,向人們展示了今後中國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

全村黨員幹部、村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大公無私、奮勇拼搏,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歷史淵源

黃帝為中華民族各姓氏的共同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太原王氏追本溯源,也是黃帝之後裔。

王姓起源於西周王公貴族。周靈王之子太子晉,(晉公,姓姬,名晉,字子喬,周靈王太子,人稱太子晉。約生於前565年,卒於前549年,東周人,王氏的系姓始祖,黃帝的四十二代後人。卒後葬於今河南省偃師市府店鎮的緱山。)因為勇於犯言直諫被廢為庶民,他的兒子宗敬仍在朝為官。因為他們屬於王族的後代,因而時人稱他們作“王家”,這支原來的姬姓族人就以王為氏。到了先秦時期,這支王姓族人主要居住在現今河南洛陽附近。

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烽火遍起,繼之而起的是楚漢爭霸。為了躲避戰亂,王姓祖先王元、王威,分別遷徙到山東琅琊、山西太原,進而發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隋朝之前,王姓人都活躍在北方地區。隋朝之後,王姓各支派開始向各地遷移。

宋朝時期,王姓大約有590萬人,是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東,族人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北、四川、河南、山西等地;明朝時,王姓大約有620萬人,仍然是第一大姓,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山東。當代王姓的人口已達到9468萬人,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

村名的由來

汶上棗杭王氏 汶上棗杭王氏

據《汶上棗杭王氏族譜》載:先祖於明永樂年間從山西太原府洪洞縣老鴰窩遷居於此,因故土村名為棗杭而命名。(村頭有一石碑為記)

一說:

據王氏族譜志記載:先祖王忠(始祖原籍山西洪洞),兄弟五人“信、孝、誠、興、忠”之一。

信祖守宗祠,四支遷山東。

孝祖居新城(山東膠東一帶)名東棗杭;

誠、興二祖居壽張名西棗杭;

忠祖居汶城西八里許名中棗杭。

王忠為這套家譜一世,二世失諱(叫什麼不可考)。

三世兄弟三人:

老大王勝(在汶上守宗祠)、

老二王玘(遷居梁山迤南魚王莊)、

老三王開(居汶上城北二郎廟)。

老大王勝生五子:貫、達、江、源、洋。

老二王玘生一子:原。

原生三子:良、善、時。

二說:

族譜記載:始祖於明永樂年間從山西太原府洪洞縣老鴰窩遷居於此,因山西老家村名“棗杭”,將新居也命名“棗杭”。始祖兄弟四人,一守原籍,其餘兄弟三人都被移民,遷居之處都以原籍“棗杭”命名。

山東菏澤市鄆城縣侯咽集鎮有一棗杭,也全是王氏,為西棗杭;汶上棗杭為中棗杭,還有一東棗杭不知在何處。

梁山縣魚王莊,據宗譜記載,遷到魚王莊的王氏第十四代世祖為“允成”,第十五代為龍字輩,兄弟四人,稱為“老四支”,分別為長子淵若,次子儼若,三子發若,四子容若。第十六代為文字輩,其中淵若生一子守文,儼若生五子分別為清文、鴻文、中文、右文、在文(稱為老五院),發若生二子,分別為敏文、函文,容若生一子,為景文。淵若後世子孫占魚王莊人口的絕大部分,王氏第十七代為“以”字輩,第十八代為“衍”字輩,第十九代為“慶”字輩,第二十代為“慎”字輩,第二十一代為“宜”字輩,第二十二代為“目”字輩,第二十三代為“清”字輩,再向下依次為“傳、家、敘、世、敬”等輩。原魚王莊村為多種姓氏混居,後來其他姓氏逐漸凋零或遷出,目前全村已經只有王性一支了。

汶上縣次丘鎮棗杭村為汶邑王發源地,俗稱“老根”,隨著時間的推移及各種因素,宗親陸續有遷出,在各地開枝散葉,還有很多宗親遷往外地,歡迎各地宗親前來棗杭村續譜,使後世之孫明源流,曉世系,知根末,以達尊祖敬宗敦本睦族之目的。

全村約有近3000人口,90%以上為王氏家族成員。原為棗杭大隊時有12個生產隊,皆為王姓。只有第十生產隊為馬姓,其聚居地位於棗杭村東北角,稱為“馬家頭”。其餘張、趙、何等幾家外姓均為祖上住親戚而定居於棗杭。村民均為漢族。

棗杭王氏族人繼承先祖“耕讀傳家”之遺訓,民風純樸,文化底蘊卻頗深厚,曾被譽為“書香之家”,名聞方圓數十里。雖然未出過聲名顯赫的大人物,卻出過很多教育工作者,遍布汶上各地學堂,為教化一方民風和為國家培養人才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郡望

太原郡

據族譜所載吾棗杭王氏發祥於平陽,系太原世家,於前明永樂年間,自山西洪洞縣舊有棗行村遷民實汶邑西棗行村。展閱族譜思緒萬千。族譜記載,吾太原王氏,上世出周靈王太子名晉。

(太原王氏:起源於山西太原,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五姓七族高門。系姓始祖太子晉(周靈王太子))

堂號

崇本堂

輩分

廣作全維正,

立身宜目清,

傳家須式敬,

倫起向春榮。

十四代至三十三代依次是:

廣作全維正,立身宜目清。

傳家須式敬,倫起向春榮。

棗杭王氏家族:七續族譜序

宗奉矣,夫天地者眾星者拱辰,萬水朝宗也。

族譜

汶邑王氏族譜志(2003年續修) 汶邑王氏族譜志(2003年續修)

族譜之續修,旨在飲水思源知恩報本,敦宗睦族鎙淵源明世系辨照穆使之正本清源啟迪後人。族譜所載《吾棗杭王氏發祥於平陽,系太原世家,於前明永樂年間,自山西洪洞縣舊有棗行村遷民實汶邑西棗行村。展閱族譜思緒萬千。族譜記載,吾太原王氏,上世出周靈王太子名晉。於是乎余查閱各類典籍,始的其祥。據《通志》《通志氏族略》記載,東周時期周靈王(公元前571年至前543年)太子名晉,天資超逸,聰慧非凡,才識過人,能言善辨,談吐犀利,縱橫捭闔,從天地萬物聖賢君臣,到治國安邦濟世安民,無不精闢透徹,令人折服。靈王122年(公元前550年)京師洛陽附近谷洛二水泛濫成災,威脅王宮。靈王意派人壅塞,晉異其儀,應因勢利導。靈王怪其目無尊長,一怒之下廢其太子名位,由王室成員降為黎民百姓。

晉為紀念自己曾是王族身份,便以王為性。其後世分居於琅琊太原。自此,兄弟異方,曰:伯也,琅琊,叔兮,太原。晉被尊奉為王氏之祖。晉雖不嗣周,蓋所為明德之後必有達人,在數千年歷史中,王性人才輩出代不乏人。群星燦爛,光耀華夏。仰望吾棗行王氏之先祖,宦途顯貴身列儒林,名登仕籍,累世簪纓,科貢蟬聯,甲第蜚騰。諸如大同推官,廬州正堂。更有一門四進士兩代五尚書美稱。足為吾棗行王氏子孫引為自豪。縱觀後世,吾族之十若孫,承先祖懿風,馨香繼世,經史傳家,後繼有人。名府高校,博士碩士,英才迭出,遍及神州。上無愧列祖列宗,又可為唔族耀祖光宗。朔往事,豪情滿懷,看未來,英氣勃發。當今

盛世,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時代,舉國上下,萬眾一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此次續修族譜,即在於導揚先德,愧勵後昆,使後世之孫明源流,曉世系,知根末,以達尊祖敬宗敦本睦族之目的。增進家族之團結,進而為中華民族之大團結,使堂堂華胄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昂首千載萬世耶。、

吾族族譜自上次續修,迄今已十有八年。仰賴祖功宗德,唔族宗支綿延,人丁熾昌。然因族廣人多或因早年兵荒戰亂偏安一方,或因年湮日久失續,或因歲荒飢餓遠走他鄉,而散失他地之族眾頗多。若不及時續修族譜,時遠年湮。淵源難稽,勢必使同根連枝之同胞有斷續之憂。賴正昌族兄、全芝族祖身秉大義,心繫族情倡修族譜,躬親督理.使散失多年之唔族同胞得以認祖歸宗,立居堂侄族孫身國懷報本追遠忠誠,為續修族譜墊資,與用電照明。族侄光全族弟正倫,慷慨解囊為續修族譜續修捐資。族弟正國服現專事採訪。跋涉之苦莫述,風霜之苦更甚。族侄立才、立龍族孫慎禹,殫精竭慮,不辭勞苦,夜以繼日細心編次。歷時月余,續修族譜告竣。委余作續,奈余久疏文墨難能委任,因急於鐫板,時不容緩強為奉命,勉為是序,有望後人云。

十八代孫正志謹識

附:

以上結果為綜合整理他人考證,歡迎棗杭王氏宗親更正補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