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以一位傑出的發展經濟學家的科學分析和政治哲學家的縝密思考,透過一些經濟和社會現象,聯繫歷史,揭示了當前全球性的重大變化:巴西、中國、印度作為全球力量的“崛起”,非洲被“凍結”,歐洲和法國的“怠惰”以及世界銀行和“世界級銀行家們”的夜郎自大。而這些變化將導致建立一種新的世界經濟格局和新的世界經濟戰爭機制。他對全球化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充滿人文關懷,並以人文精神揭露全球化中各種“惡”的根源。
編輯推薦
這個故事開始於蒙昧時代。有個人走路時看見路邊有一棵茁壯生長的灌木,枝頭掛滿雪白的苞蕾。不難想像,這個人會伸手去摸,於是,人類發現了棉花的溫柔……
幾年來,沿著棉花之路,沿著從農業到紡織業其中包括生物化工業之路,從庫蒂亞拉(馬里)到大唐鎮(中國)、到拉伯克(德克薩斯州)、到庫亞巴(馬托格羅索)、到亞歷山大港(埃及)、塔什乾(烏茲別克斯坦)、孚日河谷(法國),棉花告訴我不少事情,我更好地認識了我們的星球。漫長的調查成果超過了我的預想。
要了解世界化,要了解昔日的世界化和今日的世界化,不如研究一塊布片。無庸質疑,這塊布片是靠棉線連成的,也是靠一連串的穿梭訪問織成的。
——埃利克·奧森鈉
作者簡介
埃利克·奧森納(Eric Orsenna)1947年出生,1998年入選法蘭西研究院院士,成為代表法國最高學術地位和語言文化水平的“不朽者”。他先在法國高等師範學哲學、政治學,後又到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攻讀經濟,獲國家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巴黎一大、法國高師教授國際金融學和發展經濟學長達11年。1981年起,先後擔任法國社會黨政府經濟合作部部長、外交部長的顧問和密特朗總統的“筆桿子”。1985年進入國家行政學院,2000年起任終身大法官。
他在擔任繁重行政事務期間的同時,竟然寫作和出版了6部小說,其中《生活,就像在洛桑》(La Vie comme à Lausanne)獲1977年羅傑·尼米埃文學獎、《殖民展覽》(I’Exposition coloniale)獲1988年龔古爾文學獎。而《棉花國之旅》則獲得2007年度法國“經濟圖書獎”,法國讀書界甚至有人提出,“經濟學教授應把本書當作終身參考”。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全球化悖論
導言
第一章 馬里 織布,說話,私有化
“嗉衣”,是什麼意思?
CMDT之國
庫蒂亞拉
布吉納法索的教訓
拜物教信徒
巴馬科
該詛咒的是舊衣服!
第二章 美國 光榮屬於壓力集團!
決策的首府
眾多幽靈與一個大亨
在美杜莎女妖的伴隨下
狗,機械馬與風
世界的首都
第三章 巴西 未來的農場
馬托格羅索
令人眼花繚亂的增長
總協調人
我們不害怕中國
第四章 埃及 關於柔韌
穆罕默德·埃爾一阿塞尼·埃爾·阿卡德先生
西班牙火車
神奇的馬賽克
同某位國王先生一起度過的一個下午
論家族的功能
第五章 烏茲別克斯坦 飛雪送來的禮物
教育學
羅曼蒂克(一)
羅曼蒂克(二)
韃靼人種學
阿克麥多夫先生
飛雪送來的禮物
中亞金錢流動帶來的小小前導性教訓
等待中的國家
霍金與托伊
伊戈·維達列維奇·撒維特斯奇
成海之火
地緣政治
第六章 中國 一種“共產資本主義”
農村的傷痕
世界襪都
深得好評的質量
經營企業的激情
一個決絕的故事
談論未來
第七章 法蘭西 前線
結束語
歸來者花園
致謝
參考書目(精選)
附錄一 人名、專有名稱譯名對照
附錄二 地名譯名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