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珠蚧
棉珠蚧是一種為害棉花的稀有害蟲,2011年6月,在唐山丰南和天津寧河棉區發現該蟲危害。該蟲又叫“土珠子”、棉根新珠碩蚧,以幼蟲聚集在棉株根部吸食,使根部有許多小黑點,並出現裂紋,或根部腫大,根尖發黑,腐爛,棉株地上葉片發黃變紅而脫落,上部葉片也逐漸凋萎,受害重的棉株短期內葉片,甚至莖稈枯死。
棉珠蚧一年發生1代,以珠體在土中集中在寄主根部附近越冬,外殼堅硬,球形,深褐色,外包有白色蠟層,雌雄大小不等。土壤高濕利於發生。1齡幼蟲體長橢圓形,約1毫米,淡黃褐色。除危害棉花外,還可危害豆類、甘薯、玉米、高粱等作物及多種雜草。分布與危害
棉珠蚧又名:棉根新珠碩蚧(cotton pearl scale)
Neomargarodes gossypii Yang又稱珠綿蚧等。國內分布於山東、山西、陝西、河北、河南等省。主要危害棉花、大豆、豇豆、綠豆,也危害穀子、玉米、甘薯、蓖麻等作物和酸模、三棱草、蒼耳、刺兒萊、苦蕒菜等雜草。但只能在豆類、蓖麻等作物和蒼耳、酸模、刺兒菜、苦賣菜等雜草的根部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以成蟲和若蟲刺吸棉花、大豆等根部的汁液,植株被害後下部葉片發黃,逐漸變紅而脫落;中部葉片發紅下垂;上部嫩綠色減退。根部有魚鱗狀橫裂紋,或根部腫大,根尖發黑腐爛,根的木質部上有許多小黑點。受害重者棉株和豆株枯萎死亡,造成大量減產。
發生規律
在山東、河北等地1年發生1代,以珠形體集中在寄主根部附近約15cm深的土中越冬。在山東鄆城,越冬的大、中型珠形體於5月上旬開始脫殼羽化為雌成蟲,小型的珠形體脫殼較早,脫殼變為前蛹,約經8天再脫皮變為蛹。蛹經14天羽化為雄成蟲。雌雄成蟲於5月中旬交尾,雄成蟲交尾後約24小時死亡,壽命僅8.6天。雌成蟲在土中10~15cm處作一土室,5月中旬開始產卵其中。產卵期一般為15~25天。卵堆產於母體後邊,每頭雌成蟲產卵數十粒至數百粒,多的可達1000餘粒。卵堆外覆蓋有白蠟絮,土室內壁也有一層白蠟粉。卵經25~30天孵化,孵化盛期在6月下旬。初孵化的若蟲在土室內活動。約經4天左右開始分散,1齡若蟲在地面爬行,尋找寄主,是擴散危害的主要蟲期,若在5~7天內找不到寄主植物即死亡。找到寄主後在土中約10cm深處將口針刺入根部吸食汁液危害,7月份為取食危害盛期。此後蟲體逐漸膨大,體壁加厚,顏色加深,並分泌蠟質,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形成珠形體。在不良環境中,珠形體可長時間休眠,隔年再羽化。
棉根新珠碩蚧適宜於在乾燥疏鬆的土中生活。發生嚴重的地區均為乾旱的沙土地或輕度鹽鹼地,而在水濱地、粘壤土則沒有,黃壤土雖有,但數量很少,發生較輕。
防治技巧
合理輪作,減少蟲源。 在幼蟲孵化後的擴散活動期,可選或農喜2號15毫升+“邯科140”5毫升,去掉噴霧器的噴片而噴施棉花根莖部,可同時兼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且對蚜蟲、紅蜘蛛有較好的兼治效果。用藥治蟲的同時,可加入藍色晶典、農喜十樂素、壯漢液肥、二銨水溶液、蕓薹素內酯等營養調節劑,以促進植株健壯。
棉珠蚧資料
棉珠蚧(Neomargar-odes gossypii Yang)60年代後期陸續在河北邢台,山東德州、菏澤、聊城,河南洛陽等地發生。棉珠蚧寄生棉花根部,能使棉株凋萎或枯死。輕則減產,重則全部毀種。棉珠蚧一年一代,以若蟲在土中越冬。
據觀察,5月初越冬的若 蟲開始脫殼羽化為成蟲, 雄蟲與雌蟲交尾後,不久 死去。雌蟲5月中旬開始 產卵,卵期一個月左右,6 月中旬開始孵化後,在土 表爬行,將口針刺入根莖 處而固定下來開始為害,隨著大量吸食營養,蟲體逐漸膨大,顏色變深,7月份為危害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逐漸形成珠體,9月進入越冬。 棉珠蚊吸食棉花根部汁液,起初根部產生許多小黑點,其後出現裂紋或腫大,根尖發黑,腐爛。棉株地上部分,初期下部葉片發黃、變紅、脫落,而後上部葉片也漸凋萎,受害重的棉株比正常棉株明顯矮小,甚至枯死。據調查,一般被害株結鈴數平均降低40一50寫,單鈴重降低30一50%,單株產量降低60一55%,平均減產35一40%。 棉珠蟻適於生活在乾燥疏鬆的土壤中。因此,乾燥沙質土壤或輕度鹽鹼地棉株受害較重
據資料記載,1954—1965年間,曾在北京市發現為害綠地草坪,在律草根部採到一齡幼蟲,在河北省涿縣棉田觀察到生活情況。1967年起,陸續在河北省邢台、山東省德州、荷澤、聊城、河南省洛陽以及湖北省等地發現為害棉花、豆類等作物。《河北農業科技》1993年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