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戰國・莊周 《莊子・山木》
原文:
孔子問子桑�曰①:“吾再逐於魯,伐樹於宋,削跡於衛②,窮於商周,圍於陳蔡之間。吾犯此數患③,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④”
子桑�曰:“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⑤。或曰:‘為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⑥;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⑦’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⑧。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⑨;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孔子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絕學捐書,弟子無挹於前⑩,其愛益加進。
注釋:
①子桑�(hù):人名。子桑為複姓。②伐樹:孔子去宋,與弟子在大樹下學習禮儀。宋國司馬桓�(tuí)欲殺孔子,孔子先行離去,司馬桓�拔其樹。“拔樹”後皆作“伐樹”。削跡:剷除車跡。③犯:遭遇。④益:漸漸。何與:與,通歟(yú),表反詰、疑問語氣。⑤假人:至人,賢人。趨:快步向前奔跑。⑥或曰:有人說。這是設問。或,不定代詞。布:古代錢幣。⑦天屬: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緣關係之親屬為“天屬”。⑧收:聚攏。容納。⑨醴(lǐ):甜酒。⑩敬聞命:敬,畢恭畢敬。聞命:接受教導。翔佯:安閒自得貌。挹(yì):引,收取。
譯文:
孔子向子桑�問道:“我再次被魯國驅逐;去宋國與弟子們在大樹下學習禮儀,受到宋國司馬桓�追殺伐樹的驚辱;在衛國不但不被重用,我走後甚至有人剷除我留下的車跡;在商周窮困潦倒;在陳國和蔡國間被誤認為陽虎而受到圍攻。我遭遇這么多的災禍,親戚故交更加疏遠了,門徒友人漸漸離散了,這是為什麼呢?”
子桑�回答說:“你沒有聽說過那賢人林回逃亡的故事嗎?林回捨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快步逃奔。
有人對林回的道德觀與價值取向不能理解,紛紛議論道:‘他是為了錢財嗎?嬰兒的價值又太小了呀!他是害怕拖累嗎?嬰兒的拖累又太大了呀!捨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逃亡,究竟為了什麼呢?’
林回說:‘那價值千金的璧玉,跟我只因利益關係而情投意合;孩子跟我則是骨肉情深血脈相連的親屬關係啊!’利益相合,遇到窘迫、窮困、災禍、憂患與危難、傷害,就會相互拋棄;骨肉情深血脈相連的親屬,遇到窘迫、窮困、災禍、憂患與危難、傷害,就會相互容納互相幫助。相互容納與相互拋棄,兩者的差別也太遠了。而且君子的交誼清淡如水,小人的結交就像味美香濃的甜酒;君子之交淡泊如水卻長久親近,小人一時甜密則利斷情絕。那種無緣無故而相聚攏的,必然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孔子說:“我畢恭畢敬地接受你的指教了!”於是安閒自得地慢慢走回去。從此以後,放下大學問家的架子,拋棄不切實際的本本主義,不再招收弟子侍學於身邊。可是,人們對他的敬仰愛戴反而更加深厚了。寓意:
以利益為前提的關係無法長久,很容易因為外在的原因二導致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