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薝下花《酉陽雜俎》,山梔花《綱目》,野桂花、白蟾花、雀舌花《滇南本草》,玉甌花、玉荷花《浙江藥用植物志》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入肺、肝經。
功效
清肺止咳,涼血止血。
主治
肺熱咳嗽,鼻衄。
相關配伍
1、治傷風,肺有實痰、實火,肺熱咳嗽,梔子花三朵,蜂蜜少許,同煎服。(《滇南本草》)
2、治鼻血不止,梔子花數片。焙乾,為末,吹鼻。(《滇南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焙研吹鼻。
炮製
採集加工:6-7月採摘,鮮用或晾乾。
鑑別
藥材性狀:本品為不規則團塊或類三角錐形。表面淡棕色或棕色。萼筒卵形或倒卵形,先端5-7裂,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旋卷,花冠下部連成筒狀,裂片多數,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雄蕊6,花絲極短。質輕脆,易碎。氣芳香,味淡。
形態特徵
1、山梔,別名梔子《中國植物志》。常綠灌木,高1-2米。小枝綠色,幼時被毛,後近無毛。單葉對生,稀三葉輪生,葉柄短;托葉兩片,生於葉柄內側;葉片革質,橢圓形、闊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6-14厘米,寬2-7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光澤,僅下面脈腋內簇生短毛;側脈羽狀。花大,極芳香,頂生或腋生,具短梗;萼綠色,長2-3厘米,裂片5-7,線狀披針形,通常比萼簡稍長;花冠高腳碟狀,白色,後變乳黃色,基部合生成筒,上部6-7裂,旋轉排列,先端圓;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著生於花冠喉部,花絲極短,花葯線形,縱裂,2室;雌蕊1,子房下位,1室。果實深黃色,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4厘米,有5-9條翅狀縱棱,先端有條狀宿存之萼。種子多數,鮮黃色,扁橢圓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
2、重瓣梔子,別名白蟾《中國植物志》。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狀,高達2米。花萼簡倒圓錐形,頂端6深裂,裂片條狀披針形,長3.5-4.5厘米;花冠簡長4-8厘米,重瓣,花瓣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6.5厘米,寬1.2-3.5厘米;雌雄蕊退化。花期6-7月。
生長環境
山梔,生於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瀉肺火,止肺熱咳嗽,止鼻衄血,消痰。”
2、《綱目》:“悅顏色,《千金翼》面膏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