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紅岩

之後,他又演了只有一句“我來辦”台詞的老馮。 梅紅岩認為演反派角色最滿意也沒有演夠的人物就是《紅色娘子軍》中的“老四”。 或許是梅紅岩塑造反派人物過於逼真、傳神,這使得他失去了一次扮演正面角色的機會。

曾擔任撫順市文化局藝術處處長,撫順市戲曲劇院院長,撫順市戲劇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導演。 梅紅岩出身於梨園世家。上世紀80年代初,八一廠來撫拍攝電影《再生之地》,梅紅岩客串了一回民眾演員,演一名日本戰犯。這是他藝術生涯中惟一一次“觸電”,他算是過了一把癮,圓了一回影視夢。
1960年,撫順市成立豫劇團,梅紅岩成了第一批學員並被派往河南安陽學習豫劇。12歲的梅紅岩遠赴他鄉學藝。短短 8個月時間,梅紅岩等人唱會《轅門斬子》等三出大戲,來到礦山為礦工們演出。在豫劇團,作為一名台柱子,梅紅岩分別出演了《紅色娘子軍》中的洪常青、《李雙雙》中的孫喜旺和《朝陽溝》中的老支書,幾乎都是男一號。這期間,他又對導演這一職業產生興趣。1965年,不到20歲的他執導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齣戲《初升的太陽》。這是一出反映大慶油田職工家屬開展生產自救的豫劇。導演在一齣劇的作用是劇本的解釋者、演出的組織者和演員的鏡子。事隔40多年後,回憶自己當初執導的第一齣戲,如今已執導過40多出戲的梅紅岩說:“當時自己尚未理解一個導演的真正作用,僅僅是一個演出的組織者,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年的執導藝術還是很淺薄的。”
“文革”開始後,作為“三名三高”的藝術家,梅紅岩受到衝擊,被下放走“五七”道路。1969年,撫順成立樣板戲學習班,排演現代京劇《紅燈記》。由於缺演員,梅紅岩被招回,在這齣戲中僅是跑龍套的角色,先是扮演最後一場戲中打大旗的北山游擊隊員,沒台詞。出場的時間還沒有化妝的時間長。之後,他又演了只有一句“我來辦”台詞的老馮。梅紅岩硬是憑著對藝術的執著與敬業,認真對待自己塑造的每一個人物,贏得京劇界同仁的認同。在他看來,有大演員,但沒有小角色。每一個出場人物都是全劇的有機組成部分。之後,他又分別出演了《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紅色娘子軍》中的“老四”、《平原作戰》中的孫守財等反派角色。梅紅岩認為演反派角色最滿意也沒有演夠的人物就是《紅色娘子軍》中的“老四”。梅紅岩說,其實刻畫反面人物更難。反派角色是對正面角色的一種烘托,是使劇中矛盾尖銳化、立體化的載體。刻畫這類角色要注重表現其內心的東西,而不能臉譜化、概念化,形成公式、套路。或許是梅紅岩塑造反派人物過於逼真、傳神,這使得他失去了一次扮演正面角色的機會。上世紀70年代初,撫順市京劇團排演了一出五龍人民戰洪水的戲《紅旗逐浪高》。梅紅岩出演乘直升機來災區指揮抗災的縣委書記。當身著中山裝的梅紅岩出現在舞台上時,那一招一式,怎么看怎么像個空投特務。台上演員樂,台下審看的市領導也樂。重來,這一回換個便裝的“縣委書記”不像空投特務了,倒像個潛伏特務。沒辦法只好換人。說到這裡,梅紅岩和記者會心地哈哈大笑。梅紅岩這個故事和陳佩斯、朱時茂演的小品《主角與配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說及當前文化市場的現狀和戲曲藝術不景氣時,話題就不像先前那么輕鬆了,梅紅岩的臉上充滿憂慮。他說,改革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惟一出路。對劇院自身而言,要推出好戲,提高質量,用精品去贏得觀眾,占領市場。同時更要完善人才流動機制,要培養新人、發展階梯式人才,解決現在戲曲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梅紅岩說,劇作本身也要創新,與時俱進。滿足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只要有好戲,總是會有觀眾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