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製法:上藥為細末。
用法:每服6g,棗湯調服;若煎湯服,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益氣健脾,滲濕止瀉,理氣化痰。
主治:慢性胃腸炎、腹瀉、陰部皰疹、黃水瘡等。
方解
本方證是由脾虛濕盛所致。脾胃虛弱,納運乏力,故飲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濁不分,故見腸鳴泄瀉;濕滯中焦,氣機被阻,而見胸脘痞悶;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不足;肢體肌膚失於濡養,故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皆為脾虛濕盛之象。治宜補益脾胃,兼以滲濕止瀉。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益氣健脾滲濕為君。配伍山藥、蓮子肉助君藥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並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朮、茯苓以健脾滲濕,均為臣藥。更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滯,是為佐藥。桔梗宣肺利氣,通調水道,又能載藥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綜觀全方,補中氣,滲濕濁,行氣滯,使脾氣健運,濕邪得去,則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兩方均有益氣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湯以補氣為主,為治脾胃氣虛的基礎方;參苓白朮散兼有滲濕行氣作用,並有保肺之效,是治療脾虛濕盛證及體現“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劑。《古今醫鑒》所載參苓白朮散,較本方多陳皮一味,適用於脾胃氣虛兼有濕阻氣滯者。化裁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乾薑、肉桂以溫中祛寒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