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桑英權作為一名勞模,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他總是保持著不講條件,主動承擔,身先示範的勞模作風,第一個挺身承擔起挑戰困難的重任。在他眼裡,既沒有工種界限,也沒有班組界限。看到班長請假,生產沒人安排,他便主動組織生產;看到電火花的同志缺乏工作經驗,電極半天也找不平,他便主動上前幫助解決問題。他把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生產高質量的模具和產品作為自己新的努力方向。每當接到新產品試製任務時,不等車間安排,他便主動研究圖紙,制定加工工藝方案,準備刀具、工裝。桑英權平時勤學苦練,日積月累,掌握了一手磨刀的絕活。由他參與的《解決壓線塊壓接模加工難題》等11項QC成果獲得北京市、鐵道部、集團公司優秀成果獎。
人物事跡
不斷學習,潛心鑽研
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越來越多,給他帶來不小壓力。白天,他在銑床邊一站就是一整天,讀圖紙,看設備,查原理。晚上,參加技術培訓班,做筆記,學製圖,聯繫實際思考技術問題。每當接到新產品試製任務時,不等車間安排,他便主動動手研究圖紙,制定加工工藝方案,準備刀具、工裝。一次,車間接到一批5000件線叉用M16方頭螺栓,該產品傳統工藝效率特別低,一個班僅能加工200件,5000件最少要25個班才能加工完成,根本無法滿足工期要求。桑英權主動請纓,提出製作落料模,在沖床上加工的技術方案。他和技術人員一起爭論模具結構設計、分析最佳化方案,經過一個星期的連續加班加點,終於完成了模具設計、加工任務。經過試模,衝出來的產品尺寸精度高、無毛刺,既提高了生產效率,還節省了去毛刺工序,確保了這批生產任務的按期完成。隨著接觸網零件逐步向高速化發展,許多新產品、新工藝層出不窮,用戶對產品質量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模具的質量也要有新的提升,銑工、模具工面臨著必須採用新技術、新工藝的考驗。桑英權感到僅憑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已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於是,他把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生產高質量的模具和產品作為自己新的努力方向。他自費購買了相關的技術理論書籍,在學習和熟練掌握原有銑床技術的同時,不斷拓展知識層面,下功夫掌握更多的接觸網零件的設計與套用原理,從更高層次上把握產品及模具製造的要點,確保產品及模具質量再上新台階。
勇挑重擔
作為一名老勞模,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他總是保持了一慣的工作作風,總會第一個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起解決困難的重任。2007年春節前夕,車間接到了鄭州移動接觸網剛性新產品加工任務,該產品形狀複雜,加工坯料餘量大,如果工藝編排順序不合理,將導致零件加工變形大、關鍵尺寸難以保證等問題。桑英權從工裝的設計加工著手,反覆試驗,先確定裝夾定位方案,再精心準備刀具,最佳化加工工藝,經過連續8天的加班加點,終於完成了16套新產品試製任務。2010年5月,車間大包線急需一批整體吊弦用壓接配線,看到沖床上待加工產品堆積如山,根本無暇加工這一產品,桑英權主動想辦法,製作一套簡易工裝,經過在刨床上連續16小時的加班加點,他完成了這一工裝的製作,並經過試模取得成功。在刨床上加工該產品每分鐘可完成70餘件,不到半天時間,2萬餘件產品就順利完成了。這一改進,即使車間閒置的刨床也得到充分利用,還為主要生產設備實現了任務分流,解決了車間生產的燃眉之急。2010年6月,車間有2套為大包線生產的套管雙耳模具急需加工,他主動要求加班,完成電極、模板的加工任務。中午休息時,其他班組人員都趕著下班吃飯,而他只是簡單的吃了一碗麵,就放棄休息,走上刨床,默默無聞、汗流浹背地乾起活來,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下道工序贏得時間。
用新思維指導實際工作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大鐵路市場群雄並起,很多私企不惜成本,以低價蠶食市場。桑英權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在日常工作中始終注重節約和通過創造性工作降低成本。在他的帶領下,車間技術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先後改進了JL04-01-2004、JL04-02-2004、JL04-01-96接觸線電連線線夾、JL35-06支撐管卡子、JL27-02-89齒形楔子等產品的模具結構,累計為公司節約原材料價值38萬元。據統計,由他參與組織的QC成果有11項獲得北京市、鐵道部、集團公司等優秀QC成果獎。在機加工領域,刀具的好壞是保證產品精度和生產效率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桑英權平時勤學苦練,掌握了一手磨刀的絕活,一把廢棄的舊刀一經他刃磨,會變得排屑流暢,經久耐用,有時還會增添新的獨特功能。2007年3月,在完成上海捷運剛性懸掛可拆卸式匯流排固定接頭時,遇到了在5mm翼板上加工一5mm台階的難題,周圍協作廠家無一能夠解決。桑英權查閱資料,研究6082鋁合金切削特點,另一方面在切削刀具上下功夫,經過反覆試驗,他製作了一把Ф80的盤銑刀,上邊加裝兩把端銑刀頭,利用兩把刀具的安裝落差一次性加工出5mm台階,既解決了兩次裝卡加工中存在的難以克服的應力變形問題,又提高了生產效率。
努力培養新生力量
桑英權在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傾心幫助新工提高技能,為企業培養新生力量。桑英權一方面指導他們勤動手,多動腦,善於不恥下問,另一方面他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技術、技巧傳授給徒弟,每當遇到技術含量高、加工難度大的活,他總是耐心的一邊給徒弟講解原理和注意事項,一邊手把手的操作。他養成了那裡人手少、生產急、有困難便在哪裡出現的習慣,成了鍛造車間名副其實的“救火隊員”。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下,青工們都把他作為榜樣,逐漸成長為車間、分廠、公司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他帶出的徒弟有1名走上了分廠領導崗位,有1名走上了車間領導崗位,有1名獲得了寶雞市青工技術狀元稱號,有的在公司負責技術工作,有的在班組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