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湯[古今醫統大全]

桑白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四引《醫林》。具有清肺降氣,化痰止嗽之功效。主治肺氣有餘,痰火盛而作喘者。臨床常用於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作期,急性病毒性結膜炎角膜併發症。

組成

桑白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山梔、黃芩、黃連各八分(2.4g)。

用法用量

上以水二盞,加姜三片,煎至八分,通口服。

功用

清肺降氣,化痰止嗽。

主治

肺氣有餘,痰火盛而作喘者。

方義

方中重用桑白皮為君藥,瀉肺平喘,利水消腫;輔以黃芩、黃連、山梔,以清泄痰熱,熱退則無以煉津生痰,咳喘自除;貝母、杏仁、半夏、蘇子,平喘、祛痰、清三焦之熱。諸藥共奏滌痰清熱、止咳平喘之功。

運用

臨床常用於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作期,急性病毒性結膜炎角膜併發症。

加減化裁

痰濁壅肺者,去黃連、山梔,加炙紫菀30g,炙冬花20g,地龍10g,僵蠶5g;痰熱郁肺者,加麥冬、魚腥草各20g,全瓜蔞15g,葶藶子9g;肺腎氣虛者,去黃芩、黃連、山梔,加五味子25g,胡桃肉、炙紫菀、炙冬花各20g,肉桂12g,冬蟲夏草10g。

附方

名稱:桑白皮湯

組成:桑根白皮(銼)、冬葵子、滑石、甘草(炙,銼)、朴消、青橘皮(去白,切,炒)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蔥白五寸(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主治:傷寒小便赤澀似淋;膀胱風熱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名稱:桑白皮湯

組成:桑根白皮(銼)、大腹皮(銼)、枳實(去瓤,麩炒)、大黃(銼,炒)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下朴消末半錢匕,空心溫服。未通再服,以通為度

主治:傷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氣喘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名稱:桑白皮湯

組成:桑根白皮(銼,炒)、款冬花、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銼)、乾薑(炮)、桂(去粗皮)、五味子、白石英(研)

用法:前七味為粗末,與白石英粉拌令勻。每服三錢匕,水一盞,棗五枚(劈破),煎至六分,去滓,一日三次溫服

主治:肺氣不足,胸痛牽背,上氣失聲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名稱:桑白皮湯

組成:桑根白皮(銼,炒)、人參、黃耆(銼,炒)、草豆蔻(去皮)、枳殼(去瓤,麩炒)、青木香、芍藥、半夏(湯洗去滑)、檳榔(銼)、桂(去粗皮)、枇杷葉(去毛,蜜炙)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取八分,去滓,溫服

主治:消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名稱:桑白皮湯

組成:桑根白皮(銼)、人參、知母(切,焙)、麥門冬(去心,焙)、枇杷葉(去毛,微炙)、黃連(去須,銼,炒)、葛根(銼)、地骨皮(去土)、淡竹根(洗去土,暴乾,銼)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服,一日二次

主治:消渴及心臟燥熱,飲水無度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名稱:桑白皮湯

組成:桑根白皮(銼)、麥門冬(去心,焙)、桂(去粗皮)、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豬牙皂莢(酥炙,去皮)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晚食前各一次

主治:肺積息賁氣脹滿,咳嗽涕唾膿血

出處:《聖濟總錄》(人衛本)卷七十一

重要文獻摘要

《景岳全書》:“桑白皮湯。主治肺氣有餘,火炎痰盛作喘。桑白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山梔、黃芩、黃連各八分。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溫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