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椅始源於魏晉和隋朝,初名為胡床或馬扎,直至唐明宗時期開始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到宋代出現交椅,是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成語正襟危坐也是源於歷代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縱觀吾國古今坐俗,可以大概為二,即自古至隋為跪坐時期,唐宋以後為椅坐時期。蓋漢代有榻與胡床傳人,但榻乃供跪坐,胡床雖為垂足坐,顧僅用於特別場合,此時社會仍普遍通行跪坐,故不能以一般狀況論。兀子(凳)本可垂足,此坐始於唐,盛於宋。唐之椅子、繩床垂足而且倚坐,宋代承習,當然無異。所以唐宋時代,完全同為椅坐,傳之今日矣。自古至唐,席地而坐,唐始為椅坐,此不獨文獻上,足為明證,即漢代山東孝堂山石刻及武梁祠之畫像石,以及古傳名畫,今出土文物,亦可見之。(參考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即桌子。古代桌亦寫做“卓”。也有作“槕”的,但今都謂“桌”。桌子的早期形象可見唐代敦煌壁畫85窟屠房中的方桌,僅方形木板下置四根方形柱腿。我國桌子究竟始於何時,至今說法不一,未見定論。
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就有木桌。公元1世紀古羅馬出現大理石和青銅製的桌。在中國戰國時就有幾和案,如1978年湖北隨縣出土了戰國漆案和漆幾。其中漆案造型端莊穩重,案腿呈柵狀,主柱雕成禽形,外表漆繪花紋圖案;漆幾為板狀幾腿,榫卯結構油漆黑地朱紋。隋、唐時期出現了高桌。
桌椅的來歷 現在,我們家中的桌、椅、凳等家具的歷史源遠流長,它們的來歷是怎樣呢?
家具中最早出現的是床,甲骨文里就有“床“字。在河南信陽楚墓中曾出土一張戰國時期的床。戰國時已從外域輸入胡床。據說,胡床是用兩根木棍相叉,床面以繩索編成。它可以收攏起,也可以張開來,攜帶很方便,很有點像現今人們所說的“行軍床“。
古代沒有桌椅。桌子的前身是幾和案,也是古代最早使用的家具,它出現在漢代以前,到西漢已經普遍使用。《西京雜記》中說:“漢制天子玉幾,冬則加綈錦其上。公侯以竹木為幾,冬則以細zhi(細毛織的毯子)為囊,憑之。“這說明,“幾“在古代不是供人坐的,而是供人依倚用的。
案分為書案和食案兩種。這說明古代讀書、寫字、吃飯就要用案。這種案的尺寸比較小。《後漢書·梁鴻傳》記載:“妻為具室,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吳志》中說:“孫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復有言迎曹者,與此案同。“這裡提到的“案“是書案。
“桌子“這個名稱出現得卻很晚,宋朝楊億著的《談苑》里第一次提到它時,寫成“卓“字,以後演變成“桌“。據尚秉和的《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中說,我國正式出現“桌子“這個名稱,是在宋朝。“桌子“之名,始見於楊億《談苑》。《談苑》云:“鹹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方卓然而高可倚也。《五燈會元》張九成傳,公子推翻桌子。觀《談苑》顧其名兼施其義,可見宋以前無物,為主家所創新也。故其字《談苑》從卓,《五燈會元》作桌。《五燈會元》為宋沙門齊川作,用卓既久,遂以意告為桌字。“
凳子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還不太清楚,1959年河南安陽隋代張盛墓中,出土兩件我國最早的瓷凳模型證明,長方形凳面的凳子至少在隋朝就有了,從凳腿與凳面寬度一致來推斷,它可能是由幾演變而來的。
椅子起初稱“倚“,《唐語林》講到顏真卿出使時最早提到“倚“。從形象資料看,最早要數敦煌莫高窟285窟中的西魏壁畫《山林仙人》。
桌椅產生以後,開始只供貴人享用,而且等級也非常嚴格。如《宋史·后妃傳》中記載著這樣一段史實:劉貴妃與孟後朝見太后,孟後坐金漆椅,劉貴妃也坐這種椅子,左右見了都不服氣。真正椅子、桌子普及到民間,成為大多數人享用的生活用品,大約是在北宋中期和南宋時期。到了金、元以後,古人度地而坐的風俗就逐漸被廢除了。
宋代在前代家具的基礎上,家具新品種不斷出現,除了床、桌、椅、凳、高几、屏風外,還有長案、櫃、衣架、巾架、曲足盆、鏡台等,家具製作上也有不少進步,如在家具上面雕刻花飾。明代,出現了選料嚴格、造型美觀、雕鑲精巧的家具,使家具除了作為日常生活用品外,還成了具有欣賞價值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