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象蟲

名稱:桃象蟲 成蟲:體長10毫米左右,全體紫紅色有金屬光澤。 卵:橢圓形,長約1毫米,乳白色。

基本信息

名稱:桃象蟲
學名:
類屬:象蟲科

分布與危害

分布與危害
分布:山東、河南、陝西等省。為害:桃、李、杏、梅等。
桃象蟲甲成蟲蛀食幼果,使果面上蛀孔累累並流膠,輕者使品質降低,重者引起落果。幼蟲在果內蛀食,使果實幹腐脫落。成蟲在幼果上產卵,造成大量落果。

形態特徵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0毫米左右,全體紫紅色有金屬光澤。
卵:橢圓形,長約1毫米,乳白色。
幼蟲:成熟時體長12.5毫米左右,乳白略帶黃色,背面拱起,無胸、腹足。
蛹:體長8毫米左右,淡黃色,稍彎曲,頭、胸部背面褐色,有長刺毛。

發生規律

發生規律
1年發生1代,主要以成蟲在土中越冬,次年春季桃樹發芽時開始出土上樹為害,以4月初幼果期,成蟲盛發後為害最嚴重,落果最多。成蟲怕陽光,常棲息在花、葉、果比較茂密的地方,有假死性,受驚後即墜落地面或在下落途中飛逃。成蟲主要為害幼果,以頭管伸入果內,食害果肉。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捕捉成蟲:利用成蟲假死性,於清晨露水未乾時,樹下鋪布單搖動樹枝,成蟲受驚後跌入,然後集中處理。雨後成蟲出現最多,效果好。
2、噴藥防治:在4月間成蟲盛發期,噴80%敵敵畏1000倍液。
3、清除蟲果:勤拾落果和摘除樹上的蛀果,加以漚肥或浸泡在水中,可消滅尚未脫果的幼蟲。
4、地面撒藥:春季成蟲出土前,在果園樹下撒50%西維因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