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島桃花賓館

桃花島桃花賓館

桃花島桃花賓館開業時間2004 年7月,樓高4層,共有客房總數64間(套),標間面積 28平米。

基本信息

地址:桃花島公前街

星級:準3星

公交:18路 20路 16路 11路 23路 9路 5路

餐飲:5個包廂及大餐廳 杭邦菜及地方特色菜

服務:商務中心 租車 票務 停車場

標準間 (200元起)

商務房 (200元起)

大堂 大堂

商業區:桃花島 行政區:桃花島

上網情況:部分收費

酒店設施:理髮美容室、停車場、票務服務、計程車、商務中心

客房設施:24小時熱水、免費洗漱用品、拖鞋

休閒設施:卡拉OK廳、按摩室、棋牌室

餐飲設施:5個包廂及大餐廳 杭邦菜及地方特色菜

周圍景觀:普陀山、朱家尖

信 用 卡:不支持信用

環境條件

桃花賓館

賓館位於金庸筆下的桃花島,與“海天佛國”普陀山、“沙灘故鄉”朱家尖隔海相望。是一家集食、宿、行、游、娛於一體的按三星級標準建造的賓館。總投資近2000萬元,占地面積6667平方米。賓館共有64間各類客房供閣下選擇,並有豪華的大中型多功能廳、會議廳和接待廳。餐廳能夠同時容納120人用餐,是承辦各類會議及培訓休閒的理想選擇。同時賓館設有商務中心、美容美髮、足浴按摩、卡拉OK、KTV包廂、棋牌室等服務設施。是您在繁忙工作之餘、休閒、娛樂的理想去處,旅遊度假的世外桃源。

桃花島

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桃花島位於東經112°13′~122°19′,北緯29°46′~29°52′,地處浙

江省舟山群島東南部,為舟山群島第七大島。桃花島北距舟山市普陀區政府所在地沈家門7.8海里,與“海天佛國”普陀山、“海山雁盪”朱家尖隔港相望,西與寧波市隔海相距12公里,南臨桃花港國際深水航道,東瀕著名的東海漁場。全島面積為41.7平方公里,總人口2.15萬人。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的“東邪”黃藥師就住在這個島上。  桃花島古稱“白雲山”,秦時安期生抗旨南逃至桃花島隱居,修道煉丹,一日醉墨灑于山石,成桃花紋,斑斑點點,故石稱“桃花石”,山稱“桃花山”,島稱“桃花島”。桃花島從宋至明洪武十九年屬昌國縣安期鄉,清康熙初年建安期鄉桃花莊,光緒年間為定海安期鄉,民國時改稱桃花鄉,後幾經建區並鄉,撤區並鄉,直至今日的桃花鎮。  桃花島是金庸先生所著《射鵰英雄傳》和姐妹篇《神鵰俠侶》所描繪的美妙神東海小島。島上的風景旅遊資源豐富多樣,門類齊全,品位較高,集海、山、石、礁、岩、洞、寺、廟、庵、花、林、鳥、軍事遺蹟、歷史紀念地、摩崖石刻、神話傳說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茂,於1993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桃花島擁有舟山群島第一高峰——安期峰;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東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是中國三大水仙名品之一的普陀水仙和浙江名茶普陀佛茶的主產地,又是浙江沿海林木品種最多的島嶼,素有“海島植物園”美稱。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神話傳說有機融合,形成桃花島風景名勝區六大景區,即:桃花峪景區、塔灣金沙景區、安期峰景區、大佛岩景區、懸鵓鴣島景區和桃花港景帶,組合成武俠、佛教、道教文化三條旅遊專線。擁有金沙日出、金龍吐珠、安期雲霧、高山聞鍾、百家朝聖、山石桃花、奇洞探幽、桃港雄姿、礫灘涌潮、林帶煙樹、龍潭簾珠、大佛夕照12大景觀和大佛岩、彈指峰、東海神珠、清音洞、白雀寺、仙人橋、含羞觀音、龍牙擎天、定海古城、安期煉丹洞等30餘處主要景點。  桃花美景過去並不為旅遊者熟知。島上悠悠高山,礁奇石怪,碧海金沙,幽澗溪洞,山花爛漫,崗巒密布,山勢起伏,林木蔥翠,風光旖旎,植被覆蓋率75%以上,有“海島植物園”之稱。樹木花卉資源十分豐富,素有“海上植物園”之美名。樹木有73種、356個品種,其中屬於國家自然保護範圍的珍稀樹種達數十種,如毛紅椿、普陀樟、全綠葉冬青等,還有水仙、杜鵑、黃楊、蘭花等名貴花卉。桃花島上的水仙與蘭花,是島上的“土特產”,尤其是水仙花,名列中國三大水仙之一,遠銷香港、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全島由塔灣金沙、安期峰、大佛岩、桃花港、鵓鴣門、烏石礫灘六大景區組成;有龍女峰、東海明珠、白雀寺、聖岩寺、含羞觀音、仙人橋、黃藥師居室、清音洞等60多處景點。桃花島還以其石奇而吸引遊客。有的巨石如同獅子下山,有的又像海豹頂球,有的還似仙女拜佛。對峙山山頂屹立的“大佛頭”奇石群,如巨形雕塑,雲霧繚繞,巍峨壯觀。尤其在山頂之上,有一塊大石塊,形如佛頭,不論從遠至百里,還是從近在咫尺的地方,從任何角度觀看,其大小始終如一。傳說天上有位神仙下凡巡視,路過東海,為桃花島的旖旎景色所迷戀,不願返回天府,化身為石,長住於此。  桃花島位沈家門鎮南11.6公里處,居登步島與蝦峙島之間。面積40.37平方公里,坐落於島中南部的對峙山,花木遍生,海拔544.4米,為舟山群島第一高峰。山脈走向即以對峙山為主峰,向四周起伏延伸。島域的開發傳聞始於秦漢時期,據宋·乾道《四明圖經》載:“桃花山……相傳安期生學道煉丹於此,嘗以醉墨灑于山石上,遂成桃花紋,奇形異狀,宛若天然,人多取之以為珍玩,故山號桃花。”但此後寂聞,現存古蹟以清代為限。  島上居民約2萬餘人,多數是康熙(1662~1722)年間展復後,陸續從寧波、鎮海、象山、舟山和金塘島移民的後裔。原設桃花鎮和對峙鄉,島中部、東南部為對峙鄉轄區,以漁業為主;西北部為桃花鎮轄區,以種植業為主,鎮政府駐公前村,後對峙鄉併入桃花鎮。近年發展海洋特色經濟,開闢有“普陀佛茶”生產基地,淺海灘涂養殖和水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迅速,旅遊業更是蒸蒸日上。每年旅遊黃金季節,島上遊客熙熙攘攘。  遊人若登臨遠眺,近山遠海,詩情畫意,盡收眼底,不禁嘆為如入仙境。桃花島的美麗和神秘,吸引了歷代不少文人墨客來此觀光探奇、尋古考證。從先秦安期生第一個上島之後,漢時大臣李少純、宋代文學家蘇軾、元朝文學家吳萊、明代軍事家朱丸、清代詩人朱緒、繆燧、當代武俠文化大師金庸、詩人方牧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作品,為桃花島的人文景觀和海洋文化作不斷補充和深化,其中朱緒的詩更全面地讚美了桃花島的自然風光,詩曰:“墨痕乘醉灑桃花,石上斑玟爛若霞。浪說武陵春色好,不曾來此泛仙槎。”  近幾年來,隨著旅遊設施開發建設日臻完善,海上世外桃源——桃花島愈來愈被海內外遊客所推崇。

金庸筆下的桃花島

金庸先生所著《射鵰英雄傳》和姊妹篇《神鵰俠侶》中描繪的美妙神奇的東海小島桃

花島,處於舟山群島東南部,普陀區諸島嶼中心,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第七大島,面積41.74平方公里,2萬餘人口,宋時建桃花山莊,現以島建鎮。  1994年4月6日至8日,金庸先生攜夫人林樂怡女士抵達舟山普陀訪問時說:“我是第一次到普陀,《射鵰英雄傳》寫於1957年至1959年,那時並沒有到過桃花島。我是從地理書上看到東海有那么一個島,因為我是浙江人,寫《射鵰英雄傳》書時需要一個海上的島,有一點浪漫情調的,不能離大陸太近, 也不能太遠,桃花島的位置很適當,面積不小,南宋時期罕有人跡,十分適合給書中黃藥師啦、黃蓉啦、周伯通啦設立一個活動的天地,書中宋朝時有桃花島的情況,跟現在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如果人們要證實《射鵰英雄傳》書中的東海桃花島的原型是不是舟山群島中的桃花島,我說是的。”  桃花島與“海天佛國”——普陀山、“沙雕故鄉”——朱家尖、“十里漁港” ——沈家門組成普陀旅遊金三角。桃花島歷史悠久,宋乾道《四明國志》有證:客浦遺址考證,在商國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先秦,隱士安期生漂流至桃花島,採藥修道,開爐煉丹。嘗以醉墨灑于山石,遂呈桃花紋,奇形異狀,宛若天然,故石稱桃花石,山稱桃花山,島稱桃花島,被譽為“海上仙山”。桃花島擁有舟山千島第一高峰——安期峰,海拔539.7米;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東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岩體高 78米;舟山第二大沙灘——千步金沙;還是中國三大水仙名品之一的普陀水仙和浙江名茶之一的普陀佛茶的主要產地;又是浙江沿海島嶼中林木品種最多的島嶼,共有78科、556種,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美譽。桃花島碧海金沙環繞、多奇峰怪石、林木蔥鬱、氣候宜人、環境清幽、風光旖旎,集山、海、沙、石、礁、岩、洞、花、林、鳥、寺、廟、庵、天象奇觀、軍事遺蹟、歷史紀念地、摩崖石刻、神話傳說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輝,相得益彰。大佛岩是桃花島的標誌,不但自然景觀獨特,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武俠文化內涵,是金庸筆下《射》書中桃花島主黃藥師的主要活動場所。大佛岩中腹的“清音洞”是先秦安期生漂流到桃花島後的第一個居室,在《射》書中是黃藥師藏《九陰真經》和關押老頑童周伯通的石窟。安期峰以峰、石為特色,寺、洞為主體,龍、道、佛三大文化為背景,具有山清、水曲、石趣、峰奇、境幽、氣爽的特點。安期峰是舟山群島獨一無二的風景,古代詩人在此留下了不少名句。安期生選此仙境長時期在此隱居,學道煉丹,直至白髮蒼蒼,人稱“千歲翁”,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位於桃花島東海岸的桃花峪,奇岩壁立,桃花峪龍珠灘上,有一顆直徑80厘米,重約500公斤的球形石被人們稱為“東海神珠”。每當颱風將臨時,海浪激飛散落,形成七彩長虹似龍騰躍,龍珠在龍喉里吞吐翻滾,發出隆隆回音,編織出一幅美妙神奇的“金龍吐珠”圖,被譽為“中華一絕”。形如拇指從掌中彈出,孤峰矗立、刀削斧劈、懸崖絕壁的彈指峰,是桃花龍女恩賜給桃花島鎮海擋風的玉如意,也是金庸筆下桃花島主黃藥師練功習武之所。這裡的海崖風光可謂佳境。難怪600多年前元朝文學家吳萊到此遊玩時寫詩讚曰:“……雕鎪鬼斧觖,刮濯龍湫移……”清代文學家朱緒來桃花島泛舟環遊,寫下了《桃花山》和《桃花龍潭》詩,讚美桃花島風光。在《桃花山》詩中還特別點出了觀環島景觀的感受,詩曰:“墨痕乘醉灑桃花,石上斑紋爛若霞。浪說武陵春色好,不曾來此泛仙槎。”桃花島不但具有濃郁的漁鄉風情和民俗文化,而且各代不少文人墨客、旅行家來桃花島觀光、探奇、尋古、考證,從先秦的安期生第一個上島之後,漢時的大臣李少純;宋時的文學家蘇軾;元朝文學家詩人吳萊;明朝的文學家、軍事家朱丸;清朝文學家、詩人朱緒、繆燧;直到當代武俠文學大師金庸,每一位名人都留下了與實景相結合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