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雌成蟲體長0.9-1.2毫米,淡黃至橙黃色。介殼灰白至黃褐色,有螺旋形紋,兩點黃褐色,偏生。雄體0.6-0.7毫米長,翅展1.8毫米,觸角10節,念珠狀。前翅卵形,被細毛,灰白色;後翅退化為平衡棒。初孵若蟲淡黃褐色,偏橢圓形,0.3毫米,眼、觸角、足俱全,腹末有2根尾毛;至2齡,眼、觸角、足皆退化,兩眼間具2腺孔,分泌綿毛狀蠟絲覆蓋蟲體。
發生特點
在北方地區年生2代,以第2代受精雌蟲於枝條上越冬,寄主萌動時開始吸食危害。5月中旬為卵孵始盛期,分散在2-5年生枝條上固著取食。分叉處和陰面居多,6-7天后開始分泌苗毛狀蠟絲,形成介殼。第一代若蟲期長達40-50天,第二代若蟲期30-40天,發生期長,跨度大。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果樹休眠期用硬毛刷,清除枝條上的越冬雌蟲,剪除受害枝條。
藥劑防治:清除越冬雌蟲後,用5%礦物油乳劑噴灑殺蟲;生長期、越冬蟲分散轉移期,大約7天,連續噴2次藥。用20%滅掃利乳油4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3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油1500-2000倍液。藥液中混入0.3%-0.5%機油乳劑,可提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