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姜苓湯

桂枝姜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四聖心源》卷八,具有溫陽健脾,利濕降火之功效。主治脾胃濕寒,膽火上炎,而生口瘡者。

基本信息

歌訣

脾濕翻驚膽火生,下寒上熱口瘡成,茯苓芍桂元參用,再入姜甘法益精。

組成

芍藥四錢、桂枝一錢、乾薑三錢、甘草二錢、玄參三錢、茯苓三錢。

用法

水煎大半杯,溫服。

功用

溫陽健脾,利濕降火。

主治

脾胃濕寒,膽火上炎,而生口瘡者。

方義

本方主治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或脾陽不振,寒濕停滯,或過食生冷食物而致脾胃寒濕,又有情志不暢以致膽火上炎,熏蒸於口而生口瘡證。方中乾薑辛熱溫脾陽,助運化,散寒濕之凝結,為君藥。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力,水濕內停,故以甘淡之茯苓健脾滲濕,脾健濕自去;桂枝辛溫,溫陽以化濕,又化氣以利水,與茯苓相伍,一利一溫,對於寒濕,實有溫化滲利之妙,二藥共為臣藥。其用白芍,一則利小便,二可制約姜、桂辛熱之性,使利水而不傷陰,三能酸斂肝陰,以防膽火上炎,又以玄參甘潤鹹寒清熱降火,使上炎之火得降。使以甘草,益氣和中,與姜、桂共收濕去脾健之功,且調和藥性。

配伍特點

全方配伍嚴謹,溫中有散,散中有收,利中有滋,溫清並用,使脾胃寒濕盡去,上炎之膽火得以清降,則口瘡之症自平。

加減化裁

脾虛甚者,可加白朮三錢,以助健脾益氣;小便自利者,可酌減白芍用量。

附註

附方 桂枝姜苓湯

組成:甘草二錢、茯苓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乾薑三錢、丹皮三錢、首烏三錢。

功用: 溫經活血,化瘀調經。

主治: 經漏及經水先期。

出處:《四聖心源》卷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