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莎級飛彈護衛艦

艦總長:71.2m。 航速:30kn。 艦炮:1座雙聯裝57mm/80炮(Ⅱ型艦有2座雙聯裝)。

在役:47艘,其中“格里莎”I型艦1艘、“格里莎”Ⅱ型艦5艘、“格里莎”Ⅲ型艦10艘、“格里莎”V型艦30艘。
滿載排水量:1200t。
標準排水量:950t。
艦總長:71.2m。
艦寬:9.8m。
吃水:3.7m。
航速:30kn。
續航力:2500nmile/14kn;l750nmile/20kn;950nmile/20kn(使用柴油機)。
人員編制:70人(其中軍官5人,Ⅲ型艦);60人(I型艦)。
動力裝置:CODAG。1台燃氣輪機,功率11MW(15000馬力);2台柴油機,功率11.8MW(16000馬力),3軸。
飛彈:1座雙聯裝SA-N-4“壁虎”艦對空飛彈發射裝置(I、Ⅲ和V型艦),半主動雷達尋的,射程15km,飛行速度2.5Ma,戰鬥部重50kg,射高9.1~3048m,20枚飛彈。
艦炮:1座雙聯裝57mm/80炮(Ⅱ型艦有2座雙聯裝)。1座76mm/60炮(V型艦)。1座30mm/656管火炮(Ⅲ和V型艦)。
魚雷:2座雙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使用53cm魚雷。
反潛深彈:2座RBU600012管迴轉式深彈發射裝置,射程6000m,彈重31kg(V型艦上僅一座)。
深水炸彈:2個布放裝置(12枚)。
水雷:作為深彈的替代武器,可載18枚。
對抗措施:4座PK10或2座PKl6型箔條誘餌發射裝置。2部“警犬”電子支援設備。
雷達:對空/對海搜尋——“撐曲面”雷達(早期V型艦為“支柱對”雷達),F波段,對於2㎡目標探測距離為110km;“半板”雷達(後期V型艦),E/F波段;
導航——“頓河”2雷達,I波段。
火控——“氣槍群”雷達(I、Ⅲ和V型艦),F/H/I波段(用於指控SA-N-4艦對空飛彈);“皮手籠”雷達(Ⅲ和V型艦除外),G/H波段(用於指控57mm火炮);“低音帳篷”雷達(Ⅲ和V型艦),H/I波段(用於指控57/76和30mm火炮)
敵我識別——“高桿”A或B;“方頭”;“鹽罐”。聲吶:“公牛鼻”艦殼聲吶,主動搜尋與攻擊,高/中頻。“麋尾”可變深聲吶,主動搜尋,高頻。類似於“激素”直升飛機上的吊放聲吶。說明:“格里莎”I型艦建造於1968~1975年;Ⅱ型艦建造於1973~1984年;Ⅲ型艦建造於1973~1985年;V型艦建造於1982~1996年。除了Ⅱ型艦僅在捷列諾道爾斯克造船廠建造之外,其餘所有艦均在基輔的伯力造船廠和捷列諾道爾斯克造船廠建造。該級艦型號名稱為小型反潛艦(MPK)(I、Ⅲ和V型艦),或邊境巡邏艦(Ⅱ型艦)。除“格里莎”Ⅱ型艦之外,其餘所有艦的SA-N-4艦對空飛彈發射裝置均安裝在艏樓上。Ⅱ型艦在此位置處裝有一座雙聯裝57mm炮。Ⅲ型艦拆除了後部的“皮手籠”雷達,以及後煙囪處的輻射熱隔網,安裝了“低音帳篷”雷達和30mm防空炮。V型艦與Ⅲ型艦相似,只是後部的雙57mm炮由單76mm炮取代。20世紀80年代初,黑海艦隊的一艘Ⅲ型艦被改裝成SA-N-9“十字劍”艦對空飛彈系統的試驗艦,有時該艦也稱作Ⅳ型艦(1124K型),舷號MPKl04。“格里莎”Ⅱ型艦(屬於北海艦隊)和四艘Ⅲ型艦(屬於太平洋艦隊)是邊境警衛艦,都有艦名。其餘艦都使用MPK舷號。有些Ⅲ型艦和V型艦可能裝有兩座SA-N-5艦對空飛彈發射裝置。I型艦和Ⅲ型艦目前正逐步地拆解。有2艘Ⅲ型艦於1992年11月轉讓給立陶宛。有一艘V型艦於1994年轉讓給烏克蘭,1996年又轉讓給烏克蘭四艘Ⅱ型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