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敦群培

根敦群培(1905-1951),原名阿勒克•吉扎,藏族,青海省同仁縣人。近代藏族著名的學者、詩人、翻譯家、畫家、歷史學家、旅行家、散文作家。他的學術成就在藏族文化史上,獨樹一幟,享譽海內外。

基本信息

人物

根敦群培天資聰穎,4歲時就跟父親學習藏文的拼讀,9歲即能賦詩作文。因被認定為多扎活佛的轉世,便出家為僧。13歲時,他寫了一首詩“貢桑柯落”,意為普善之輪,該詩無論從何處開頭,或正或反均可念通,而且都有意義,至今仍被視為佳作。

1918年,根敦群培正式剃度為僧,開始了僧侶生涯。15歲時,在青海化隆支雜扎西曲登寺,勤學佛學。19歲時著《緣起頌釋》,受到眾人稱讚。隨後入甘肅夏河拉卜楞寺,學習《釋量論》等學科。他很聰明,有極高的悟性,且能言善辯,在拉卜楞寺辯敗過許多高手。因他敢於提出與該寺寺主嘉木樣之教本不同的觀點,遭到保守派的排擠。

1927年,根敦群培離開拉卜楞寺,到西藏入著名的哲蚌寺郭莽學院,跟從著名的佛學大師喜饒嘉措學習。他刻苦學習,深入鑽研,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常令喜饒嘉措應接不暇。在哲蚌寺的七年裡,他對佛教經意有了明確的理解,並能融會貫通,成為當時引人注目的學者。

1934年,根敦群培被推舉參加藏曆新年時在傳召法會上舉行的拉然巴格西學位的考試。在西藏,僧侶們考取格西學位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但他淡泊名利,放棄了考試機會。隨印度學者拉胡勒•桑克洛維那一同去了印度。在印度,他參觀博物館,遊覽各地,不斷學習和吸收新知識,努力學習英語。後來,他和俄國學者羅列赫合作,將藏文的《釋量論疏》和《青史》翻譯成了英文。

1937年,根敦群培到斯里蘭卡,學習巴利文,取得優異的成績,並將巴利文經典《法句經》等翻譯成藏文。同時,他遊覽參觀、並記述了斯里蘭卡的歷史、宗教、風俗等。1938年,他同拉胡勒•桑克洛維那返回西藏,到薩迦、夏魯一帶的寺院考察。同年再次去印度,在那裡居住了十多年。這期間,他曾在孟加拉皇家亞細亞學會工作過,翻譯和整理藏文資料,還給班智達桑克拉提亞當過研究助手。在印度的生活,是他生命歷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一方面,他博覽群書,開闊視野,一方面,積極進行創作和研究工作,同時,他還接受許多新鮮的理論和知識,僅語言就學會了12種。

1945年,根敦群培返回西藏,正準備著書立說時,卻遭到了西藏地方政府的監視。1946年4月(另一說是1947年7、8月),西藏地方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根敦群培。三年的牢獄生活沒有動搖他的信念,卻使他的身體因監禁而受摧殘,出獄後的第二年,便在拉薩去世,享年四十九歲。

根敦群培雖英年早逝,但他的超人智慧,使他成為具有佛學、歷史、語言、藝術、地理等多方面有才華的學者,並為後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歷史方面:他著有《白史》(未完稿),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他利用在印度抄錄的有關敦煌、新疆出土的吐蕃文獻,並結合古代碑文史料、漢文史料,對吐蕃歷史上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考釋。比較公正地記述了松贊乾布等人的歷史。翻譯方面:有《法句經》、《沙恭達羅》、《那波之歌》、《軍事操典》等名篇。哲學類著述有《唯識宗論》、《智論》、《中觀論•龍樹密意》等。另外,他的散文、遊記、詩歌作品也很多。如《從拉薩到大吉嶺間的遊記》、《印度八大聖地志》、《喜瑪拉雅論》、《欲望論》等。他的著作或譯文,或有新解,或有創意,或是填補空白,或是糾正傳統之錯誤,都非常珍貴,在當代藏族社會擁有廣泛的讀者,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根敦群培的文風樸實,文筆清新、優美、流暢,對藏族文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