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校園倫理智慧論》是通過對部分城市和農村中國小校的實證研究,提出並論述了“促進學生的精神生命自由成長”的校園倫理目標和“團結、公正、尊重”的校園倫理文化特質,主張追求校園中人際關係的關懷性價值取向,並採用多種策略與途徑,形成具有內部一致性的教育生態環境系統。
作者簡介
宋曄,河南新鄉人,1968年生。200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河南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基本理論和道德教育。在《教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評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有多篇在《人大複印資料》和《教育文摘周報》上全文轉載或轉摘。參與編寫教材、論著多部。主持和主要參與省級以上研究課題多項。多次榮獲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2004年被遴選為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
目錄
總序
序
前言
第一章 校園倫理引論
第一節 研究者的希冀
一、從制度上對學校整體進行規範
二、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行動指南
三、規範人際關係,形成關懷、和諧的校園氛圍
四、探討作為校園隱性課程的校園倫理的德育功能
五、尋求解決校園倫理問題的可能性
第二節 校園倫理概念的界定與辨析
一、校園倫理概念的界定
二、校園倫理相關概念的辨析
第三節 校園倫理的主體、宗旨與活動方式
一、校園倫理的主體
二、校園倫理的宗旨
三、校園倫理的活動方式
第四節 校園倫理的屬性與功能
一、校園倫理的屬性
二、校園倫理的功能
第五節 校園倫理建設的基本理論問題
一、核心價值和主要責任關係定位
二、在不斷消解現實矛盾中提升校園倫理品位
三、校園倫理建設要體現結構性和制度性
第二章 校園倫理的失落與追尋
第一節 校園倫理狀況調查
一、調查目的
二、調查方法
三、校園倫理生活狀況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四、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五、校園倫理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
第二節 校園倫理失落的現象分析
一、“高撿出率”學校的校園倫理考量
二、關於校園生活中公正品質的分析
三、文體活動不足的後果
四、校園中的人際關係
五、校園倫理生活狀況的校際差異分析
第三節 找尋理想與智慧的困惑與啟示
一、傳統斷裂的後果
二、功利化時代的教育及其衝突
三、來自前沿教育的探索與啟示
附錄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狀況調查問卷(I)
第三章 校園倫理的文化資源及其整合
第一節 儒道文化對校園倫理的價值
一、儒家文化對校園倫理建構的啟示
二、道家文化對校園倫理建構的啟示
第二節 西方倫理文化與校園倫理
一、西方倫理學的發展與校園倫理
二、關懷倫理與校園倫理
第三節 我國古代的校園倫理
一、校園的早期形態及其倫理特徵
二、封建時代校園倫理的衰落與復興
三、僵化與自由並存的書院倫理
第四節 現代校園倫理及未來建構中的文化繼承
一、我國現代校園倫理的形成與狀況
二、中西方倫理文化的繼承
第四章 校園倫理的結構功能與表征
第一節 校園中的團體倫理和關係倫理
一、個體、團體與教育共同體責任
二、團體倫理與關係倫理
第二節 校園倫理的價值
一、奠基自由的人格境界
二、培育關懷的精神
第三節 校園環境的倫理意義與表征形態
一、校園環境的倫理意義和教育性
二、校園環境的物質形態
附錄1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校園環境建設的意見
附錄2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關於樓梯文化建設的思路
第五章 校園倫理的文化特質
第一節 團結
一、團結的哲學闡釋
二、團結在學校中的落實
第二節 公正
一、公正的倫理學闡釋
二、公正在學校的落實
第三節 尊重
一、尊重的價值內涵和精神品性
二、尊重教育的有效方案
第六章 校園倫理的生態性重構
第一節 基於生態世界觀的現實校園倫理批判
一、人的共生性與生態世界觀
二、現實校園倫理的非生態性
第二節 生態性校園倫理建設的原則
一、多元融合與民族薰陶相結合的原則
二、系統滲透與整合的原則
三、主體參與性原則
第三節 校園倫理重構的道路
一、通過教學倫理,促進校園倫理的建設
二、通過教育活動,促進校園倫理的建設
三、提升教師德性,促進校園倫理的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