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茂生

柴茂生(1910-1978),一名柴紫林,興國鎮南關村人。早年喪母,靠繼母辛氏撫養成人。民國22年(1933),陸軍學校在蘭州招生。柴茂生在鄧寶珊的推薦和保送下;考取南京中央軍校第十期第二縱隊騎科班學習,同年,參加中國國民黨。1958年又調天水地區科委任職;1960年任天水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1978年因病在秦安去世。

柴茂生
柴茂生(1910-1978),一名柴紫林,興國鎮南關村人。早年喪母,靠繼母辛氏撫養成人。民國21年(1932),從秦安縣立初級中學畢業後,考入甘肅學院高中部學習,不久因經濟困難,無資繼續深造而終止學業。後經友人伏志堅介紹,進入甘肅省代主席鄧寶珊設立的國術館,受到鄧寶珊的關懷。
民國22年(1933),陸軍學校在蘭州招生。柴茂生在鄧寶珊的推薦和保送下;考取南京中央軍校第十期第二縱隊騎科班學習,同年,參加中國國民黨。在軍校他專心業務學習,積極追求民主,痛恨當局的腐敗現象,在同學中常發議論抨擊弊端。按學校規定,校長蔣介石的公館由學生輪流值勤站崗,對此,他慷慨陳詞:“替私人站崗,道理不通。”這樣他在大眾面前常常遭到上級的訓斥。民國26年修業期滿,他志願回地方服務,被分配在陸軍第八師騎兵連任中尉連副。
抗日戰爭爆發後,柴茂生前往華北抗日前線,與日軍作戰,任騎兵第14旅上尉連長。在保定戰役中,因失敗而全軍瓦解,重回隴上。民國26年10月後,在甘肅省交通司令部任職,先後任騎兵團連長、副團長、團長及司令部副官長。當時,他深有感觸地說:“當這樣的軍官不能施展我的抱負,難以為我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效力。”於是,民國29年便辭職回老家秦安,擔任秦安中學軍訓教員。
民國32年(1943)2月,柴茂生為了尋求新的政治生涯,又去重慶,找到了從事地下革命的楊子恆,並經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成為天水地區最早的盟員之一。面對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的現象,他決然退出國民黨,奔走於成都、西安、蘭州等地,與西北地區的民主人士秘密聯繫,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新登記失業軍官。柴茂生被編入西安陸軍第15總隊任中校隊長,後因有暴動嫌疑被調入第22軍官總隊,繼而又調整編在17師軍官隊任中校隊長。他經常和軍官隊的賈耀如(盟員、中共黨員)往來,多次密謀起義,因暴露而逃往蘭州。後經張維介紹,在甘肅省保全司令部第7團任副團長。民國37年11月,奉令駐守鎮原縣孟壩鎮。當時在孟壩鎮保全司令部第7團中,中共黨員、地下游擊隊支隊長員志毅已打入部隊活動。他積極做柴茂生的工作,爭取起義,並與中共甘肅工委取得聯繫。柴茂生積極配合甘肅工委做團長馬少甫的工作,爭取早日起義。他和員志毅從馬少甫處獲得保7團的軍事地圖和密電碼,送交甘肅工委。不幸的是,他們的行動引起了特務的懷疑,並把情況報告給西峰專員、保全司令馬繼援。馬繼援立即派騎兵1團包圍了保7團。面對十分危急的情況,柴茂生借歸還軍事地圖之機,與員志毅當機立斷,隨帶5人、長短槍9支於民國38年2月在孟壩起義,參加了革命。
柴茂生起義後去延安學習,後經孫作賓介紹,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入西北第一野戰軍。他參加了扶郿和固關峽戰役,在隨軍西進經過秦安時被留任秦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52年調天水專署衛生科任副科長;1953年當選為秦安縣人民政府縣長;1958年又調天水地區科委任職;1960年任天水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1978年因病在秦安去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