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散[柴胡散]

柴胡散[柴胡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柴胡散根據其治療病症的不同,配方略有不同,主要成份為柴胡、甘草、麥門冬等,可加入赤茯苓、人參等用於治療孕婦妊娠心煩,不思飲食、嘔吐等症;加入半夏、桑白皮可治療咳嗽、胸膈痰壅等病症。

方劑一

柴胡散[柴胡散] 柴胡散[柴胡散]

【組成】柴胡45克 ,赤茯苓、 麥門冬各30克、 枇杷葉(去毛) 、人參 、橘紅 、甘草各15克。

【主治】妊娠心煩,頭目昏重,心胸煩悶,不思飲食或嘔吐。

方劑二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

【組成】柴胡30克(去苗) 、茵陳15克 、犀角屑15克 、麥門冬30克(去心)、 鱉甲60克(塗醋,炙微煮,去裙襴) 、甘草15克(炙微赤,銼)。

【用法】上藥搗篩為散。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主治】勞黃。證見四肢無力,骨節煩疼,或時吐逆,不能不食,鼻中乾燥,身熱疼悶,漸覺羸瘦,寒熱不定。

方劑三

柴胡 柴胡

【別名】柴苓湯(《醫林繩墨大全》卷二)。

【組成】柴胡1兩(去苗),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黃芩1兩,赤茯苓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來源】《聖惠》卷十七。

【主治】熱病2日,頭痛口苦,雖經發汗未解。風溫濕熱,小便微熱,腹滿。

【方法】上為粗散。

【用法】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蔥白5寸,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令自有汗即解。

方劑四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七十。

【組成】柴胡30克(去苗) 、半夏15克(湯洗七遍去滑)、 川大黃22克(銼碎,微炒) 、枳殼22克(麩炒微黃,去瓤) 、百合22克 、桑根白皮30克(銼) 、麥門冬60克(去心) 、赤茯苓30克 、秦艽22克(去苗) 、紫菀22克(洗,去苗、土) 、黃芩22克 、赤芍藥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 、鱉甲60克(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知母22克、 木通22克(銼)。

【用法】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薑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主治】婦人骨蒸勞熱、咳嗽,胸膈痰壅,腹脅妨悶,不欲飲食。

方劑五

【來源】《瘴瘧指南》卷下。

【組成】柴胡10克(去蘆)、 半夏4.5克(湯泡) 、桂心4.5克(去皮)、 白芍4.5克(炒) 、炙甘草3克。

【用法】上藥銼碎。加生薑7片,大棗1枚,水煎,溫服。

【主治】瘴瘧十四日外,寒熱不已,不潮時脈弦數者。

方劑六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十。

【組成】柴胡45克(去苗)、 白朮30克、 白茯苓22克、 甘草22克(炙微赤,銼)、 五味子30克 、乾薑22克(炮裂,銼) 、附子22克(飽裂,去皮,臍) 、防風22克(去蘆頭) 、桂心15克。

【用法】上藥搗篩為散。 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入生薑4克,煎至210毫升,去津,不計時候溫服。

【主治】傷寒陰痙,閉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脈拘急,汗不止。

方劑七

【組成】柴胡(去苗)1兩,白茯苓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瓢,焙)1兩,知母1兩,桔梗(去蘆頭)1兩,黃耆(銼)1兩,百合2兩。

【來源】《聖惠》卷十三。

【主治】傷寒百合病,羸瘦,不食少力。

【用法】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八

【組成】柴胡1兩半(去苗),赤茯苓1兩,麥門冬1兩(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來源】《聖惠》卷七十四。

【主治】妊娠心煩,頭昏躁悶,不思飲食,或時嘔吐。

【用法】上為散。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

方劑九

【組成】柴胡3分(去苗),桔梗3分(去蘆頭),紫菀3分(洗,去苗土),知母3分,貝母3分(煨令微黃),訶黎勒皮3分,烏梅肉半兩(微炒),百合3分。

【來源】《聖惠》卷十四。

【主治】傷寒後肺萎勞嗽,連連不絕,四肢煩熱,兩頰色赤,飲食全少。

【用法】上為散。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下地黃汁半合,攪勻,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十

【組成】柴胡(去苗)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梔子仁1兩,黃芩1兩,石膏1兩,大青1兩,川芒消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來源】《聖惠》卷十五。

【主治】時氣5日,熱毒不除,心神煩悶,大小腸秘澀,或時頭痛。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十一

【組成】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1兩,枳實3分(麩炒微黃),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芩3分,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漢防己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來源】《聖惠》卷六。

【主治】大腸實熱,氣壅不通,心腹脹滿,發歇寒熱。

【用法】上為散。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方劑十二

【組成】柴胡(去苗)1兩,川升麻1兩,黃芩1兩,黃連(去須)1兩,梔子仁1兩,車前子1兩,決明子1兩,防風(去蘆頭)1兩,羚羊角屑1兩,馬牙消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玄參1兩。

【來源】《聖惠》卷三十二。

【主治】肝臟風熱,眼中生瘡腫痛。

【用法】上為散。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方劑十三

【組成】柴胡半兩(去苗),石膏1兩,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麻黃1分(去根節),秦艽1分(去苗),常山1分。

【來源】《聖惠》卷八十四。

【主治】小兒寒熱往來,面色萎黃。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次。

方劑十四

【藥物組成】柴胡、蒼朮、甘草各等分。

【處方來源】《朱氏集驗方》卷九。

【方劑主治】眼目暴赤腫痛。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頭痛、壯熱,則用生薑、蔥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