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詞[明代德祥詩作]

柳詞[明代德祥詩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柳詞》是明代詩人德祥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莫折東風楊柳枝,枝間葉葉是愁眉。

遊人不省愁何事,曾向東風笛里吹。

作品注釋

東風

(1).東方刮來的風。《楚辭·九歌·山鬼》:“東風飄兮神靈雨,留 靈脩 兮憺忘歸。” 唐 杜牧 《赤壁》詩:“東風不與 周郎 便, 銅雀 春深鎖二 喬 。” 楊朔 《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後,刮東風,才有海市。”

(2).指春風。《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獨酌》詩之一:“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紅樓夢》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 劉大白 《湖濱晚眺》詩:“微波吐露東風語: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羅隱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詩:“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氣勢。 謝覺哉 《不惑集·幹勁》:“而且東風已經在廣大的工農勞動人民中刮起來了,僅僅是某些幹部尚風平浪靜。” 陳毅 《滿江紅》詞:“喜東風浩蕩海天寬,西風落。” 郭沫若 《新華頌》:“多種族,如弟兄,千秋萬歲頌東風。”

(5).菜名。《文選·左思〈吳都賦〉》:“草則藿、蒳、豆蔻……東風、扶留。” 劉逵 註:“東風,亦草也,出 九真 。”《齊民要術·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國物產者》引 晉 顧微 《廣州記》:“東風華葉似‘落娠婦’,莖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參見“ 東風菜 ”。

楊柳枝

(1).樂府近代曲名。本為 漢 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至 唐 易名《楊柳枝》, 開元 時已入教坊曲。至 白居易 依舊曲作辭,翻為新聲。其《楊柳枝詞》之一云:“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當時詩人相繼唱和,均用此曲詠柳抒懷。七言四句,與《竹枝詞》相類。參閱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五、《樂府詩集》卷八一。

(2). 唐 白居易 有妓 樊素 ,善唱《楊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稱 樊素 。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鬻駱馬兮放 楊柳枝 ,掩翠黛兮頓金羈;馬不能言兮長鳴而卻顧, 楊柳枝 再拜長跪而致辭。

葉葉

(1).世世;代代。《隸釋·漢先生郭輔碑》:“葉葉昆嗣,福祿茂止。” 寧調元 《燕京雜詩》之五:“人情葉葉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難。”如: 漢 民族自 南宋 播遷,遭異族壓迫;避到海隅,無日不圖光復舊物,重樹 漢 幟。以是葉葉相承,保留著民族復興的傳統,和許多秘密的結社。

(2).片片。 唐 王建 《宮詞》之十七:“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 宋 晏殊 《清平樂》詞:“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清 納蘭性德 《採桑子》詞:“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

愁眉

(1).一種細而曲折的眉妝。 唐 白居易 《代書一百韻寄微之》:“鉛粉凝春艷,金鈿耀水嬉。風流夸墮髻,時勢斗愁眉。”

(2).發愁時皺著的眉頭。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詩:“不如貧賤日,隨分開愁眉。” 宋 蘇軾 《送牛尾狸與徐使君》詩:“風卷飛花自入帷,一樽遙想破愁眉。”

遊人

(1).無產業的流浪者。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古者經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疇,女子治其麻枲,無曠地,無遊人。”

(2).流民。指無田可耕,流離失所的人。《新唐書·韓琬傳》:“夫流亡之人非愛羈旅、忘桑梓也,歛重役亟,家產已空,鄰伍牽連,遂為遊人。”

(3).遊玩的人。 宋 蘇軾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苦炎字》:“橋上遊人夜未厭,共依水檻立風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此時天氣寒冷,遊人絕少。” 郁達夫 《臨平登山記》:“ 龍洞道觀 的所以得至今廟貌重新,遊人爭集者,想來 小康王 的功勞,一定要居其大半。”

(1).閒散的人;無職業者。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古者經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疇,女子治其麻枲,無曠地,無遊人。”《後漢書·荀悅傳》:“故在上者先豐人財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後桑蠶宮,國無遊人,野無荒業,財不賈用,力不妄加,以周人事。是謂養生。”

(2).遊子;離家在外或久居外鄉的人。 南朝 梁 柳惲 《搗衣詩》:“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前蜀 韋莊 《菩薩蠻》詞:“人人盡說 江 南好,遊人只合 江 南老。” 明 馮夢龍 《灑雪堂·魏生適越》:“鳥倦亦飛慵,遊人興不窮。” 清 王昊 《平淮西碑》詩:“只今蒼碣斜陽外,頻見遊人駐馬蹄。”

(3).遊客;遊逛的人。 宋 范成大 《馬跡石》詩:“遊人欲識仙蹤處,但覓蒼崖白塔來。” 元 徐再思 《蟾宮曲·西湖尋春》:“清明春色三分,湖上行舟,陌上遊人。” 清 潘耒 《韓蘄王墓碑歌》:“梅花落盡梨花開,遊人絡繹 靈岩 來。”

不省

(1).不察看。《禮記·禮器》:“禮,不可不省也。” 鄭玄 註:“省,察也。”

(2).引申為不檢查。《漢書·晁錯傳》:“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 顏師古 註:“省,視也。”

(3).不領悟;不明白。《史記·留侯世家》:“﹝ 張良 ﹞為他人言,皆不省。”《新唐書·宇文士及傳》:“又嘗割肉,以餅拭手,帝屢目,陽若不省,徐啖之。”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一折:“女娘每不省越著迷。”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於文襄之敏》:“一日,上召公及 梁 入,復誦天章,公目 梁 , 梁 不省。”

(4).不理會。《後漢書·翟酺傳》:“書奏不省,而外戚寵臣鹹畏惡之。” 宋 葉適 《王木叔詩序》:“初, 木叔 仕二十餘年,未嘗覓舉,予屢言於執政,不省。”《明史·王詔傳》:“ 詔 上疏力諫,不省。”

(5).謂未見過。 唐 杜甫 《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詩之二:“黑鷹不省人間有,度海疑從北極來。”

不節約。《史記·平準書》:“錢益輕薄而物貴,則遠方用幣煩費不省。”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