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柳泉鎮 原名西柳溝,相對於東柳溝(在榆中縣)而得名。1980年10月,改稱柳泉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2 年3月撤社建鄉,成立柳泉鎮人民政府。
種植基地
柳泉鎮 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建設項目,由於當地土壤和氣候環境因素,柳泉鎮所產食用菌個大味美,遠銷北京、上海等地,市場前景良好,有很大發展潛力。
已建成總占地面積40畝,種植大棚58個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日常工作人員有20人左右,在生產旺季工作人員可達到46人。基地年產食用菌300多噸,年產值達100萬元以上。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市場規劃的指引下,種植基地初具規模。根據市場需求,基地著力發展金針菇、雞腿菇、雙強菇,平菇的生產,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模式。
在科學種養、疫病防治、農藥殘留等方面下大功夫,力爭達到行業優良標準要求,還進一步加大訂單產業發展,積極帶動周邊民眾的種養積極性,使食用菌基地的種植水平更上一個新台階。
科技興農
2007年5月30日,蘭州市科協新農村科技培訓活動在永登縣柳樹鄉山岑村開展,蘭州農業大學農學院園藝系的常永義 教授應邀為山岑村的45名果農講授他的創新成果——美國紅提日光溫室優質高效延後栽培技術。
永登發展美國紅提葡萄的種植已有8年的歷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縣將這個項目定為永登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但是山岑村發展美國紅提葡萄的種植只有2年時間,農戶以前根本不知道紅提為何物,更不要說種植了。
在永登縣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
從2005年山岑村開始種植美國紅提葡萄,由於沒有任何種植經驗,山岑村急需專家的技術指導。
為此,蘭州市科協特別邀請了這項技術的發明人常永義教授來到山岑村為果農講授美國紅提種植技術。
常永義教授首先對山岑村的農民進行了葡萄種植技術的普及,他從設施發展美國紅提的意義和市場前景講起,重點講述了日光溫室中種植紅提的生產技術,在當地條件下如何實現設施類溫度、光照、濕度的調控,採收期的定向生產技術。
美國紅提是一種高度不抗病的品種,所以常教授還著重講述了美國紅提病蟲害防治和無公害栽培的的問題。參加培訓的45名農民民眾中既有紅提種植戶,又有渴望通過新技術增加收入的農戶,他們認真聽講,還不時提出種植中出現的問題,講課結束後還強烈要求常教授到他們種植紅提的溫棚中現場指導。
文化建設
1996年,在鄉文化站的基礎上,根據本鄉的實際情況和已經成熟的文化活動條件,成立了柳泉鎮文化活動中心。針對多年來鄉上的文化傳統和人才狀況,成立了柳泉鎮書畫、武術、戲劇、音樂、文藝。
老齡六大協會是一個基金會。
六個協會分別是書畫協會、武術協會、戲劇協會、音樂協會、文藝創作協會和老齡協會。
一個基金會是柳泉鎮“世大”文化基金會,各協會制定了各自的章程和制度。為了進一步搞好全鄉的文體活動,鄉上除了分管文化的領導外,還安排兼職文化站站長和文體專乾,具體負責各項工作的落實,真正做到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工作人員紮實乾的良好格局,切實加強了開展農民民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領導,保證了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 加大文化資金投入資金投入是發展文化事業不可缺少的部分。
1998年,鄉黨委、政府從多方籌集資金80萬元,在柳泉劇場院內修建了集文化、體育為一體的文體活動中心綜合樓(即鄉文化站),綜合樓面積約600平方米。鄉文化站有圖書借閱室、桌球室、健身室、展覽室、科技室等。院內建有國家標準劇場1個,文化亭廊2個。
2000年,區鄉投資5萬元,修建了文化亭廊。
2004年,在區委、區政府及體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文體活動中心安裝了一套15件價值10萬元的健身運動器材。鄉文化站現有藏書10000餘冊,收藏了90多幅海內外書畫精品,有些較齊全的文體活動器械。
活動中心常年對外開放,極大地方便了廣大農民民眾的文化活動和健身活動。除了硬體設施的投資,柳泉鎮每年開展各類活動,如春節社火表演、十一拔河比賽、棋牌、球類、農民運動會等活動中累計投入超過20萬元。
組織建設
柳泉鎮在探索機關效能建設中,始終把服務民眾作為的一面視窗、一面旗幟,不斷拓寬內容和形式,紮實開展各項服務經濟發展活動,解決民眾、企業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實施“工業立鄉、項目興鄉” 戰略,促進社會經濟和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主要表現在:促進了幹部工作作風的轉變,改善了黨委和政府的形象,幹部變坐等服務到主動出擊、上門服務,能齊心協力,步調一致地為民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危、急、險、難、憂等問題。
大大提升了社會服務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各職能部門從範圍上、內容上、形式上拓展了服務領域,改善了辦公條件,完善內部機制,極大提升社會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最佳化了軟硬環境,促進了社會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僅2007年,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後勁十足,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促進了社會風氣的好轉,治理腐敗的源頭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思想建設
柳泉鎮領導幹部在開討論會議
柳泉鎮“工作創新年”活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和諧鄉鎮建設為主線,以服務民眾為重點,積極推進思想觀念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創新等全方位創新,以創新推動各項工作,促進全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柳泉鎮在思想觀念創新方面主要從強化了四種意識入手:一是強化機遇意識。當前柳泉正處於一個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從自身來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期間的發展,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抓住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機遇,就能爭取主動,在新一輪發展中搶占先機,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強化開放意識。當前,一些鄉村幹部由於受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思想封閉保守,招商引資怕吃虧、肥水不流外人田;或者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算小賬不算大賬,政策不寬鬆,條條框框多,發展的成本高、門檻高,致使招商引資工作難以取得大的突破。這些思想問題不解決,促進經濟發展就是一句空話。三是強化競爭意識。要樹立“爭第一創一流”的壯志,對比先進找差距,變壓力為動力,咬住發展不放鬆,奔著目標不停步,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合作,在競爭中求發展。四是強化學習意識。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黨中央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不斷學習現代經濟、科技、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識。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在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上下功夫,努力把理論的積累變成大膽探索的精神動力,變成帶領幹部民眾團結奮鬥的領導能力,變成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膽魄和勇氣。
新農村建設
全鄉各黨(總)支部都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改進作風、增進團結、服務民眾上來,想方設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在花卉、百合、精細蔬菜、食用菌、雙壟地膜玉米、洋芋種植上擴大面積,科學種植;在第三產業方面,利用柳泉鎮文化底蘊深厚及原有資源,大力發展休閒、觀光鄉村旅遊,提升 “農家樂”檔次,以此帶動三產發展壯大。藉助新農村建設的機遇,鄉上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每年儘可能為民眾多辦實事,2007年,鄉村兩級共為民眾興辦實事15件,每年為6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為考上本科、大專的學生補助獎學金,給特困家庭發放救助金,使廣大村民切實享受到了新農村建設的實惠。
柳泉鎮把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放在“發展生產”上,堅持在調整中發展,在發展中調整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優勢產業,試點村總計投資865萬元,完成了29條近7公里的村級道路硬化;改造人飲管線7.5公里,護坡3公里,襯砌水渠2.8公里,全鄉新增百合110畝,累計達到640畝;發展精細蔬菜550畝,各類蔬菜累計達到1800畝;新增食用菌種植30畝,累計達到260畝;新增日光溫室30畝,累計達到180畝;推廣漫坡頭村雙壟地膜玉米、洋芋種植150畝,新發展規模種、養殖戶12戶,建成花卉、食用菌基地、日光溫室及村辦企業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村級陣地建設、標準化衛生院和商業鋪面等項目,直接推動了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