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彥彪

柳彥彪,字子俊,小名得壽,陝西合陽縣同家莊鎮北長益村人,曾任第一二六旅旅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柳彥彪(1885~1959),因家貧,少時未曾上學,在家務農。20多歲時,因與鄰村喬某打架闖禍,離家出走,投奔本縣王雨亭部當兵,後又參加楊虎城反清抗暴組織。中華民國建立後,隨楊部在二華(華陰、華縣)、朝邑等地組織反對陸建章的鬥爭。他作戰勇敢,由士兵很快提升為伍長、連長等。1926年在反劉鎮華鎮嵩軍圍攻西安城的鬥爭中,柳在楊虎城部旅長李子高率領下防守三原,與士兵同甘共苦,英勇殺敵,多次出城擊退鎮嵩軍的進攻,升為營長。三原、西安解圍後,柳於1927年夏隨楊部參加北伐。1929年4月,蔣、馮關係破裂,楊虎城受蔣改編,被任命為新編第十四師師長,柳任該師團長。蔣、馮戰爭爆發後,楊部擊敗馮玉祥部劉汝明軍的進攻,又打敗了叛蔣的唐生智部。在駐馬店戰役中,柳赤膊上陣,於冰天雪地中持機槍掃射,擊退唐部多次進攻,生俘唐部參謀長,自己也身負重傷。南京政府因功升他為第一二六旅旅長。

1933年,紅四方面軍到達川北和漢中地區。柳奉楊虎城指示,在與紅軍相遇時,故作姿態, 朝天放槍,並在漢中天池界與紅軍商訂互不侵犯盟約。1935年1月,柳在馮欽哉指揮下於秦嶺山區堵截紅二十五軍,遭到嚴重失敗。他這時醒悟到,“剿共”是蔣介石的陰謀,楊虎城與紅軍達成協議才是對的。不久,楊任命他為第四十二師副師長, 駐防宜川。1936年2月被授予陸軍少將。西安事變爆發,柳擁護張、楊二將軍的八項政治主張。七七事變後,與武士敏率部開赴華北前線,參加保定戰役和娘子關戰役,曾一度擔任石家莊城防司令、豫北師管區司令,轉戰於滹沱河、晉西和豫北等

地,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

1938年春,朱德、彭德懷就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副指揮,統一指揮太行山各軍。朱、彭將武、柳部視為八路軍的友軍,曾派出宣傳隊在武、柳部慰問演出。武、柳為了提高部隊的戰鬥力,選派基層軍官到八路軍教導隊學習游擊戰經驗,還常在官兵中講“抗日高於一切,堅持抗戰到底”的道理。在太行山反“掃蕩”的戰鬥中,柳積極配合八路軍抗擊日軍。1939年武士敏升任第九十八軍軍長,柳為該軍副軍長兼第四十二師師長,奉命移防中條山。日軍大舉進犯,他率部浴血奮戰三晝夜,打退日軍多次進攻, 為陝軍爭了光。國民黨報刊曾稱讚柳部“抗倭殺敵,威名遠震”。1941年9月下旬,日軍調集重兵向高平、沁水一帶圍攻,軍長武士敏不幸中彈殉國。蔣介石排除異己,以明升暗降的手段,將柳調離軍隊,委以軍事參議院參議、新生活運動委員會委員等職。柳抗日殺敵不成,憤然請病假返回故里休養,實則解甲歸田。返鄉後,柳目睹國民黨軍隊在合陽、韓城沿黃河一帶築工事,挖戰壕,要糧要款,人民不堪忍受等事實,曾組織抗糧、抗丁、抗暴活動。在抗日戰爭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他擁護中共的主張,反對蔣介石的內外政策,並掩護中共地下工作人員柳考明、董純等的活動。

1947年寓居西安。1948年至1949年初,楊拯民、趙壽山等曾多次請他“出山”,策劃解放西安事宜等。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後,柳被安排在蓮湖公園工作。1955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曾被選為政協西安市第一、第二、第三屆委員會常委。1959年11月30日病逝於西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