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園店行政村

明永樂二年(1404),劉姓、盧姓在此建村,因當地有柳樹園,劉姓又開一客店,故命名為柳園店。 杜姓,2戶8人,1930年自本鎮杜莊村遷入。 教育情況柳園店村多年來沒有學校,1957年才辦起國小,一個班,20餘名學生。

基本信息

柳園店村為獨立行政村,位於縣城南13公里,鎮政府駐地西北4公里處,南鄰一乾渠,北連賈河,共139戶,541人,其中白族1人,耕地1163畝。
明永樂二年(1404),劉姓、盧姓在此建村,因當地有柳樹園,劉姓又開一客店,故命名為柳園店。
1911年以來,該村先後屬東明縣第七鄉、第六區、八區、邢莊鄉、賀莊鄉、東明集人民公社、鎮。
全村有李、朱、劉、盧、杜五姓。李姓,88戶344人,明永樂七年(1409)從壽光縣大李莊遷入。朱姓,25戶90人,明永樂七年(1409)自山西洪洞縣遷入。劉姓,19戶79人,明永樂二年(1404)自山西洪洞縣遷入;盧姓,5戶20人,明永樂二年自山西潞城縣遷入。杜姓,2戶8人,1930年自本鎮杜莊村遷入。張、祁二姓分別於清光緒六年(1880|、1927年遷出。建國後先後移民到黑龍江8人,移民新疆、甘肅各1人。

歷史記載

為防匪患、水患,1938年村民決定村周圍挖海子,男女老少齊動手,苦幹兩個月,形成上寬10米、深3米的海子和高2米、寬3米的圍堰,東西兩寨門,夜間4人護寨,配備兩桿長槍,為保村護家起到重要作用。
村里曾發生一次激烈戰鬥。那是1940年,八路軍一部,於黃昏時分,突然圍攻駐守在柳園店的石友三部的一個團,時間不長,敵軍扔下十幾具屍體敗逃而去,八路軍大獲全勝,村民歡欣鼓舞。
1939年村里成立紅槍會成立的,李富順任會長,20餘名會員,與周圍6村結為聯防,一有敵情,放鞭炮為信號,統一行動,相互援助。1947年又建立農會、模範班、兒童團。朱中和任農會長,成員有李建魁、朱守和、李新潔等10餘人。李景年任模範班長,成員有李景年、劉廣串、朱玄房、朱園房等六、七人。黃新福任兒童團長,成員有朱文獻、趙進發、李付進等20幾人組成。同年,劉善恩參加解放軍,戰淮海、渡長江、赴朝作戰,出生入死,屢立戰功,解放後先後任邢莊、柳園店村長、支部書記職務,為農村發展做出了貢獻。

教育情況

柳園店村多年來沒有學校,1957年才辦起國小,一個班,20餘名學生。1970年學校擴大到兩個教學班,40餘名學生。到1994年,經濟發展了,投入10餘萬元,擴建新建教室9間,國小、幼稚園共3個教學班。同鄰村合校後,私人在村內又開設了一年級和幼兒班,大大方便了幼兒、少兒的入學。1977年以來,已有11名大中專畢業生,其中研究生1名。
村裡的醫療條件不斷改善。2000年由朱鐵剛建立診所,憑著他在部隊學到的醫學知識和技術,靠著他為家鄉父老治病療傷的高尚醫德、醫風,很快贏得村民的信賴和支持,尤擅長小兒科,連周圍村莊的患者也前來就診。參加合作醫療率已達百分之百,小病不出村,大病治療有保障,村民看病難的問題大大緩解。
柳園店被戲稱為“李光腚(店)”,除說明李姓人多外,那就是一無所有的窮了。憶往昔,談沙色變,方圓上百畝的幾個沙堆形成一個個的沙丘鏈,春風驟起,沙粒飛揚,冬麥被打死,春種一茬又一茬,夏收不多,秋收無幾。為防風固沙,村民們在沙丘周圍栽上柳樹,形成柳園,減輕風沙危害。不過終因土地瘠薄缺水,還是“種一葫蘆打兩瓢”,難得溫飽,不少戶為富戶種地或外出乞討。

經濟發展

解放後,有了土地的柳園店人,1953年李建奎、朱醜房、李景年等7戶率先成立互助組,次年成立初級社,1955年又成立高級社,短短几年,集體的力量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狀況。天時地利人和給該村帶來好運,先是1957年村北開通了賈河,村民乘機在村東、西各開挖一條大排水渠,能使絕大部分耕地的積水順利排入賈河,澇災解除;後是1974年村南謝寨引黃閘一乾渠通水,村民又藉機在村東開挖一條2公里長的引水渠,從此,路溝渠條條連通,水利網路縱橫,排灌順暢,農作物保種保豐。1977年對全村耕地統一划方成塊,肩挑、人抬、車推,中午在田野吃飯,苦幹一冬,平整了土地,方便了耕種。
柳園店是遠近聞名的花生專業村,平整、輕沙、不怕旱澇的土壤,正好適宜種花生。收花生,不用錛,手一薅,花生角隨棵帶出,一點土不沾,白亮亮的,個個青皮,粒粒飽滿,嘴一嚼,咯嘣作響,脆香可口。這裡所產花生皮薄出籽率高,肉肥出油率高,價格每斤要高出一般花生一、兩角錢。花生是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花生種植面積有增無減,長盛不衰,村民對花生真有點情有獨鍾。
柳園店少不了柳樹。上世紀七十年代,村東的栽有200畝簸箕柳,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就地取材,用柳條編制繡花筐、小花籃、魚簍、鳥籠等各種器物和藝術品,供外貿部門出口,為集體賺回了不少的錢,起到“以副養農”的作用。

養殖情況

1978年以來,柳園店一步步走上富裕路。1993年林場承包,籌措資金10餘萬元,架起高壓線,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2001年又對村周圍200畝沙崗荒地開發利用,植樹造林,完善水利設施。同年秋,國家投資,進行大面積引黃澄沙,連淤兩年,使村南400畝耕地抬高1米,鹽鹼澇窪地變成了肥田沃土,收成大大提高。2005年,修柏油路1300餘米,村中主街道硬化,直通柳元屯,出行不再難。油路一通百通,運輸業、修理業、代銷點都發展起來,購買動力車的越來越多。
養殖業也成為柳園店村的又一亮點。劉拴成是帶頭人,他總結前些年養殖不成功的教訓,先去縣畜醫站學醫,回村後養雞,當年收入8000餘元,第二年擴大規模,利潤近兩萬元,同時養母豬,買仔豬或育肥。又同縣城東關一退休幹部共同投資,進一步擴大規模。他靠養殖先富起來,蓋起小樓,還帶動村民致富,為村民們養殖提供仔豬、雞苗、飼料、疾病防治、銷售等全方位服務。就連外鄉鎮的養殖戶有了防疫困難,不論多忙,不論多遠,也不論白天黑夜,一個電話,隨叫隨到。他技術高,服務好,在周圍小有名氣。在其帶動下,養殖業迅速發展,還有20多個專業戶,成為村裡的又一財源。
柳園店村人正以自強不息的精神邁步走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