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園屯行政村

徐姓於同治四年(1865)從徐莊遷入,17戶64人。 穆姓於乾隆三十年(1765)由付寨遷入,4戶17人。 郝姓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從小郝莊遷入,2戶9人。

基本信息

柳園屯村位於縣城南12公里,高蘭公路西1公里處,北有一乾渠,南有五乾渠,西有調水渠。全村共310戶,1177人,耕地1490畝。明永樂七年(1409),薛、王二姓從壽光縣稻田裡遷此建村,因附近有柳園,故命村名為柳園屯,也有寫作柳元屯的。柳園屯1911年以來,先後屬東明縣第七鄉、一區、二區、八區、東明集鄉(公社、區、鎮)。全村有王、薛、朱、李、徐、穆、耿、郝等8姓。王姓,76戶288人。薛姓,56戶204人。朱姓,,弘治17年(1505)自山西省洪洞縣遷入,79戶302人。李姓分兩支,一支於1409年自壽光縣大李莊遷入,54戶212人;一支於清光緒九年(1803)由邢莊遷入,18戶66人。徐姓於同治四年(1865)從徐莊遷入,17戶64人。穆姓於乾隆三十年(1765)由付寨遷入,4戶17人。耿姓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從陸圈鎮耿莊遷入,4戶15人。郝姓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從小郝莊遷入,2戶9人。該村先後外遷190人,其中移民黑龍江、新疆、湖北等地77人,當兵轉外地55人,生活困難外地落戶33人,外地招工8人,畢業生留外地6人,國民黨68軍抓去當兵10人。

歷史記載

柳園屯村有段慘痛的歷史。那是1938年古歷八月初五,日軍從柳園店出發進攻東明集,途柳園屯時,地方民團開槍打死一名日本軍官,日軍瘋狂報復,抓住村民李宣棒、徐天成當即殘忍將其殺害,之後又對在南地割豆子的村民射擊,又打死8人。有2人被抓住,邢留所血氣方剛,奮力反抗,殘遭殺害,另一名同樣被處死。這次慘案共13人被殺害,日本侵略者對柳園屯犯下了滔天罪行,柳園屯人永遠不會忘記。
柳園屯人有著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朱翰墨1939年參加八路軍,先後參加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大小戰役數十次,多次立功受獎,成為軍級幹部。1947年村里建立健全了各種組織,王子書任農會會長,王三林任模範班班長,薛金才任兒童團團長,為減租減息、擁軍支前做了大量工作。在對敵鬥爭中,農會會員王泮喜被漢奸暗殺,穆錫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奔向余敵前線。

發展情況

柳園屯村解放前很窮,解放後漸漸好起來。在二十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全村95%的農戶編席,有600餘人參加,成了編席專業村。編織品各種各樣,床蓆、席簍、席拍,圖案繁多,新穎別致,巧奪天工,價廉物美,集市銷售,外貿收購,成了村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薛俊堂、朱合金等30多名能工巧匠被聘到外村傳技授藝,李二千祖孫三代編葦笆技高一籌,大名遠揚,所編葦笆抬上屋頂,不缺不余,嚴嚴整整,珠聯璧合,天衣無縫,客戶讚不絕口。村裡的染坊也很出名,1964年開始的染房有10餘人,每天都有七、八輛車子接送布,外銷到周圍各縣,尤其是王永慶的印花包袱、印花藍布更受百姓青睞。
過去村北、東地勢低洼而建台田,南地鹽鹼而翻沙壓蓋,糧食產量提高。1979年生產責任制後發展加快。1981年用上一乾渠的黃河水,小麥大幅增產,1995年種植結構調整,實行小麥、西瓜、棉花、花生間作套種,小麥收割後,花生、棉花、西瓜已是綠油油一片,由過去的兩種兩收到四種四收,收入顯著提高,1996年村民開始出現萬元戶。
隨著農業的發展,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1989年,全村通電,結束了油燈的歷史,2000年又進行線路改造,2001年通了電話,隨後手機進入百姓家,2005年又修通了2100米的柏油路,村民的出行更為方便。農民說,一年一大步,步步走向幸福路。但天有不測風雲,自然災害不斷,1981年到1982年的大旱,1994年的大風暴雨冰雹,2003年的連續降雨,房屋倒塌,耕地積水,莊稼絕產等,都未能壓垮柳園屯人,抗災自救,戰勝災害。隨後挖溝渠15條,打機井3眼,封閉井13眼,徹底解決旱澇問題。接著造林100餘畝,大量養豬、羊、牛等,使農、林、牧全面發展。

教育情況

重視教育,培養人才是這村的傳統。早在明朝時已有私塾,由朱姓興辦,學生20名,清道光年間培養出了武舉朱魁元、李遷起義軍先鋒官薛元、婦科名醫王丕德等有作為人物。解放後辦起國小幼稚園,1985年校改,1989年開設5個教學班,學生200多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以上。近幾十年來,村里也出了不少有作為的人,如屢立戰功的軍級幹部朱翰墨,在廣州建功立業的軍轉幹部穆漢卿、舍已救人的王錫柱、盡職盡責的李廣田等,都是柳園屯村人的光榮、驕傲和自豪。在村南有1976年立的王錫柱革命烈士紀念碑,他1964年參軍,1968年為搶救落入污水管的兩名工人而犧牲。
建網後,該村的文化衛生事業也有長足的發展。1951年成立有兩夾弦戲班,活躍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中原有中藥鋪,1970年建起衛生室,2005年全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村民健康問題有了保障。
現有的柳園屯村不再只有柳園了,拖拉機、三輪車、機車、電動車有200多輛,各類門市11處,還有麵粉加工、鏌店等。160多人外出務工,收入越來越高。昔日的柳園變為今天的樂園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