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她們是三個集美貌、智慧於一身的女人:娜塔利 (卡梅隆·迪亞茨飾)、戴蘭 (德魯·巴里摩爾飾 )、埃歷克斯 (劉玉玲飾),因為她們是為查理先生效命,故人們又習慣稱她們是“查理的天使”。她們的使命就是在查理的帶領下,鋤奸懲惡,伸張正義。
埃瑞克·克諾斯 (山姆·洛克威爾飾)是克諾斯高科技工程的創始人,就在他剛剛設計了一套聲音辨認系統軟體後,意外地被人綁架了。由於這套聲音辨認系統軟體比原先依靠指紋辨認罪犯的方法更加精確,所以如果它落在壞人手中,後果將不堪構想……
就在工作人員正為埃瑞克的失蹤不知所措時,克諾斯工程的負責人伍德先生想到了現在只有查理和他那三個聰明性感的探員才能救出克諾斯,於是伍德立刻僱傭了他們,並把希望全寄托在查理和他的“天使”身上。
在娜塔利、戴蘭和埃歷克斯了解整個案情後,三個人不約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克諾斯高科技工程的對手---紅星系統,這個目前全世界最大無線通訊人造衛星網路的負責人羅格的身上,一致認為他的嫌疑最大。
通過三人的喬裝打扮與日夜跟蹤,娜塔利、戴蘭和埃歷克斯終於在羅格和生意合伙人的身上發現了蛛絲馬跡。就在她們計畫如何營救出埃瑞克、並將羅格一夥一網打盡的時候,戴蘭突然接到了一個神秘電話,這個電話不僅把“天使”們的計畫全盤打亂,她們的生命同時也受到了威脅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卡梅隆·迪亞茨 | 娜塔莉 | |
德魯·巴里摩爾 | 迪蘭 | |
劉玉玲 | 艾列克斯 | |
山姆·洛克威爾 | 埃瑞克·克諾斯 | |
比爾·默瑞 | John Bosley | |
凱莉·林奇 | Vivian Wood | |
蒂姆·克里 | Roger Corwin | |
克利斯丁·格拉夫 | Thin Man | |
盧克·威爾遜 | Pete Komisky | |
約翰·福賽思 | Charles Townsend | |
馬特·理勃蘭 | Jason Gibbons | |
湯姆·格林 | Chad | |
里·庫爾·J | Mr. Jones | |
西恩·瓦蘭 | Pasqual | |
梅麗莎·麥卡西 | Doris | |
耐德·巴拉米 | Red Star Systems Director | |
麥可·帕帕約翰 | Bathroom Thug | |
傑瑞·特林伯 | Knox Thug | |
袁祥仁 | Chinese Man on Plane | |
Tim Dunaway | Flight Attendant | |
Alex Trebek | Himself | |
Raliegh Wilson | Reform Officer | |
Mark Ryan | Fencing Opponent | |
Bobby Ore | Driving Instructor | |
蓋·奧西瑞 | D.J. | |
Joe Duer | UPS Deliveryman | |
Matthew Frauman | Red Star Systems Techie | |
Reginald C. Hayes | Red Star Systems Techie | |
Raymond Patterson | Director's Buddy | |
Gaven E. Lucas;Michael Barryte; | Boy | |
安德魯·威爾遜 | Corwin's Driver | |
Brandon Williams | Assistant Director | |
Micchno Nismiuraha | Stuntman | |
Frank Marocco | Accordionist | |
Darrell Pfingsten | Partygoer | |
Jim Calloway | Bouncer | |
凱文·紀留克斯 | Bouncer | |
Jim Palmer;Shawn Woods; | Shooter | |
Kenny Endoso;Tom Garner; | Getaway Driver | |
Isaac C. Singleton Jr. | Kidnapper | |
Jennifer Cole | Corwin's Assistant | |
Jeff Andrus | Cafe Crew Member | |
Ivana Bozilovic | Female Rock Climber | |
Paige Brooks | Geisha | |
Affion Crockett;Nikki Tuazon; | Dancer | |
凱倫·麥克道戈 | Roger Corwin's Girl at Party | |
Darren Michaels | Astronaut #2 | |
Paul Oliver | Soul Train Dancer | |
Josh Seffinger;Kevin Alexander Stea; | Featured Dancer | |
Peter Navy Tuiasosopo | Pink's Bodyguard | |
Junichi Yanagita | Knox thug | |
Franklin Huffman | RedStar employee looking at lucy lieu's butt | |
Ariane Von Kamp | Girl at Party | |
Christopher Metas | Airline Passenger | |
Heather Elizabeth Parkhurst | Model | |
Suzie Steen | Leonie | |
Tony Stef'Ano | Party Guest | |
Brad Everett Young | Red Star Employee |
職員表
製作人 | 德魯·巴里摩爾、貝蒂·托馬斯、Joseph M. Caracciolo、Amanda Goldberg、倫納德·戈德堡、南希·朱沃南 |
導演 | 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 |
副導演(助理) | 維克·阿姆斯特朗、Mark S. Constance、Mark Cotone、Christina Fong、Steve Love、Cynthia A. Potthast |
編劇 | 約翰·奧古斯特、Ivan Goff、Ben Roberts、Ryan Rowe、愛德·索羅門 |
攝影 | 拉塞爾·卡朋特 |
配樂 | 艾德·謝默 |
剪輯 | Peter Teschner、韋恩·沃爾曼 |
選角導演 | Justine Baddeley、Kim Davis |
藝術指導 | J·麥可·里瓦 |
美術設計 | David F. Klassen、Richard F. Mays |
動作指導 | 袁祥仁 |
服裝設計 | 約瑟夫·G·奧利西 |
視覺特效 | Kenneth Jones、帕特·麥克朗、Ray McIntyre Jr. |
布景師 | 勞里·加芬 |
(以上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以上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資料 | 曲目 | |
Charlie's Angels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藝人: Charlie's Angels 語種: 其他 唱片公司: Columbia 發行時間: 2000年11月01日 專輯類別: 錄音室專輯 ![]() | 1、《Independent Women, Pt. I》Destiny's Child 2、《Heaven Must Be Missing An Angel (Album Version)》Tavares 3、《You Make Me Feel Like Dancing》Leo Sayer 4、《True (Album Version)》Spandau Ballet 5、《Dot (Album Version)》Destiny's Child 6、《Baby Got Back (Clean Version)》Charlie's Angels 7、《Angel's Eye (Album Version)》Aerosmith 8、《Barracuda》Heart 9、《Turning Japanese (Album Version)》The Vapors 10、《Brandy (You're A Fine Girl) (Album Version)》Looking Glass 11、《Got To Give It Up (Part 1)》Marvin Gaye 12、《Ya Mama (Album Version)》Fatboy Slim 13、《Groove Is In Up (Part 1) (Album Version)》Deee-Lite 14、《Charlie's Angels 2000 (Apollo 440 w/o Dialog)》Apollo 440 |
(參考資料 )
幕後花絮
花絮
![查理的天使[美德2000年卡梅隆·迪亞茨主演動作片]](/img/e/98c/wZwpmLwczN3ADO5MDO3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zg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 三名在劇中都為一個從未謀面的老闆查理(Charlie)工作,這也就是為什麼英文片名叫做《Charlie’s Angels》。
● 該片是導演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的電影處女作。
● 該片的第一位嬌娃,是德魯·巴里摩爾,她是嚮導演自我推薦的,她也兼任製片人。
● 影片的劇本至少被修改了30遍,曾有18位編劇參與其中。
● 在劇中有一幕,德魯·巴里摩爾所飾演的角色拜訪了一個房子,房子裡有兩個小孩正在玩電動玩具,這棟房子是當年《ET》劇中,德魯·巴里摩爾所居住的房子。

● 卡梅倫·迪亞茲在拍攝期間,為了她那一頭直順的金頭髮,特別請了專屬髮型設計師維護,兩個月之內就花了近十萬。
● 片中嬌娃們的服裝,由紐約設計師喬瑟夫奧利斯負責。他為整片設計了約兩千套的衣服,為了讓這些服裝穿起來既性感又適合武打,他以百老匯舞者的服裝為標準,所有服裝緊身性感,但是卻很有彈性。
● 影片拍攝曾因比爾·默瑞與劉玉玲發生爭吵而暫停一天。
● 原本電影結尾要安排一場前輩嬌娃和新時代嬌擦身而過的戲,且在幾個月內打了無數通電話給她們,可惜最後沒能拍下。
● 米拉·喬沃維奇、艾莉莎·米蘭諾和朱莉婭·羅伯茨曾分別是扮演娜塔莉、迪蘭和艾列克斯的最初人選。
● 喬丹·萊德曾拒絕出演該片。
● 克利斯丁·格拉夫在片中扮演的瘦子原本是有台詞的,可格拉夫不喜歡那些台詞,於是要求全部去掉。
● 曾出演1976年電視劇《查理的天使》的傑奎琳·史密斯、凱特·傑克遜和費拉·福賽特拒絕在片中客串角色,因為福賽特堅持要為查理配音,而傑克遜堅持要扮演惡女薇安。
● 詹尼·麥卡錫曾希望扮演娜塔莉,弗蘭克·克拉斯曾有望執導本片。
● 袁祥仁在片中客串了飛機頭等艙中的乘客。
● 在影片拍攝前,德魯·巴里摩爾就買下了電視劇《查理的天使》的播放權,這一決定為她穩賺1億2000萬美元。
![查理的天使[美德2000年卡梅隆·迪亞茨主演動作片]](/img/0/2ec/wZwpmL0gTN3IjM2kjM4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5I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 該片上映的時候,曾有些強硬的女權主義者對影片頗為不滿,認為電影版嬌娃們比之早年的電視系列劇版本,女權意識大大降低,大有買弄女性容貌、胸部、大腿、性等元素勾引男性觀眾群的不純正意圖。
穿幫
● 在最後一段搏鬥場景中,亞歷克斯腳上的高跟鞋變成了平底鞋。
● 在飛行中,艙門在機艙未經減壓時不可能被打開。
● 在00:25:18,劉玉玲明顯沒有站好,踉蹌差點摔倒,但是在下一個鏡頭馬上跑起來並擺了漂亮的姿勢。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提名/獲獎 | 提名/獲獎方 |
2001年 | 第10屆MTV電影大獎最佳銀幕搭檔 | 獲獎 | 德魯·巴里摩爾、卡梅隆·迪亞茲、劉玉玲 |
第10屆MTV電影大獎最佳打鬥場面 | 提名 | 德魯·巴里摩爾 | |
第10屆MTV電影大獎最佳歌舞場面 | 獲獎 | 卡梅隆·迪亞茨 | |
第10屆MTV電影大獎最佳電影台詞 | 提名 | 卡梅隆·迪亞茨 | |
第10屆MTV電影大獎最佳服裝 | 提名 | 劉玉玲 | |
第10屆MTV電影大獎最佳客串獎 | 提名 | 湯姆·格林 | |
第27屆土星獎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卡梅隆·迪亞茨、劉玉玲 | |
第27屆土星獎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提名 | 《霹靂嬌娃》 | |
第3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電影女演員 | 提名 | 德魯·巴里摩爾 | |
第3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喜劇電影 | 提名 | 《霹靂嬌娃》 |
(以上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查理的天使[美德2000年卡梅隆·迪亞茨主演動作片]](/img/0/c6e/wZwpmL3YDN2QDO3MTN1AT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zU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霹靂嬌娃》改編自美國70年代劇集《查理的天使》,製作人倫納德·戈德堡之所以會想到將電視系列劇翻拍成電影,是因為受到了電影版《亡命天涯》的啟發。在物色適合改編成電影的電視劇時,戈德堡發現自己擔綱監製的《查理的天使》已經遠遠超越了一部熱門劇集,而是成為一種現象,甚至堪稱通俗文化中女權主義的起點,戈德堡認為時隔將近20年之後正是著手翻拍的最佳時機 。
主創團隊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主席艾米·帕斯卡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並隨即與戈德堡聯手落實劇本。該片也請來當年影集的執行製片李奧納高德柏擔任製片之一。德魯·巴里摩爾也主動要求加盟。不久之後,一直在關注影片籌備工作的巴里摩爾和她的製片公司Flower Films與哥倫比亞影業簽約合作。巴里摩爾希望拍攝出切合時代脈搏的“天使”電影,她和製作搭檔南希·朱沃南提交出一份剪報,其中闡明了從影片演員到畫面風格的方方面面。
在組建影片演員陣容時,巴里摩爾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好友卡梅隆·迪亞茨,而後者也非常樂於在這部動作冒險片中化身打女。
關於影片導演,製片方寄予了很高期望,他必須在視覺風格、喜劇、動作和多姿多彩的人物之間找到平衡。最初聽到巴里摩爾推薦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時,製作人戈德堡感到非常費解。尼徹從未執導過電影,他的商業廣告和MV作品卻屢獲獎項,會面之後,巴里摩爾吃驚的發現尼徹道出了她期待和夢想一切。尼徹說:“我希望誇張影片中的一切事物,從而讓觀眾體驗到90分鐘的感官刺激。”
![查理的天使[美德2000年卡梅隆·迪亞茨主演動作片]](/img/2/039/wZwpmLyMzN5MzMyczM2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3M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從一開始起,影片主創人員就認為本片應該區別於大多數動作片,那就是很少出現槍戰場景,只有反派才藉助於槍枝,三位“天使”赤手空拳便能力克頑敵。為了幫助三位主演練就不凡身手,深受《黑客帝國》啟發的製片方請來武術專家袁祥仁任動作指導。在與巴里摩爾和迪亞茲會面時,袁祥仁提出了很多苛刻條件,其中包括三位主演必須每天訓練6至8小時。在袁祥仁的監督下,巴里摩爾和迪亞茲很快開始接受嚴格訓練,在教練的幫助下,最後加入的劉玉玲也很快跟爭上了巴里摩爾和迪亞茲的訓練進度 。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中國 | 2003年8月8日 | 墨西哥 | 2000年11月17日 |
中國台灣 | 2000年11月24日 | 以色列 | 2000年11月17日 |
中國香港 | 2000年11月23日 | 法國 | 2000年11月22日 |
美國 | 2000年11月3日 | 秘魯 | 2000年11月23日 |
加拿大 | 2000年11月3日 | 馬來西亞 | 2000年11月23日 |
日本 | 2000年11月5日 |
製作公司
1.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美國] | 3. Global Entertainment Productions GmbH & Company Medien KG [德國] |
2. Flower Films (II) [美國] | 4. Tall Trees Productions [美國]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霹靂嬌娃》是一部很荒謬的電影,但通過不懈的努力,卻設法以很高的品質對其中的荒謬進行了補償。 (《奧蘭多周刊》艾恩-格雷評)
這道娛樂什錦菜里有電視劇式的主打料,香港動作明星的身手作配菜,並獲得了詹姆斯·邦德式猛片的票房收入。 (《綜藝》托德-麥卡錫評)
與以往的西方女性動作片不同,大量地使用了“暴踢”這一中國武術的古老腳法,這大概跟她們換下了輪不開腿的小迷你裙和華語女星劉玉玲的加盟不無關係。因為踢戲較多,整部《霹靂嬌娃》看上去頗似大螢幕的電子遊戲。 (南方網評)
台詞里暗含很多機鋒。 (《太陽守護者》托迪-安東尼評)
負面評價
《霹靂嬌娃》就像是部電子遊戲電影的預告片,只不過是既沒有這個電子遊戲,又沒有這部電影罷了。 (南方網評)
作為該片導演,麥克基活潑有餘,但對保持故事的整體感,做到乾淨利索這一點做得不足。 (《沙龍》史提芬妮-扎查萊克評)
三位明星天生的幽默感,使得荒謬的人物角色生動起來,終於掩蓋了蹩腳的笑料和更糟糕的故事情節。 (《好萊塢記者》柯克-洪尼卡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