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臘肉

前言

百科中有臘肉相關詞條,但是臘肉各個地反各不相同,本詞條單介紹陝南柞水當地的臘肉。

形成

在柞水當地,家家戶戶有養豬的習慣,每年到了冬臘月就要殺年豬了,但是過去沒有冰櫃肉不易保存,一家殺一頭豬又不能幾天吃完,人們就保留一些鮮肉在當時和過年時食用,其他的肉醃製熏烘成臘肉。

製作過程

將剛宰殺的年豬趁著其還有熱度抹上食用鹽,放在容器中蓋好,每隔一天翻一次,放置四五天后把這些醃製的肉掛在火爐的上邊,火爐燒火熏制,過去都是土房,家家都有火爐,只需要一個冬天,經過醃製燻烤的臘肉就可以保存一年甚至更久時間。今天很多人都蓋起了磚房,家裡沒有了火爐,熏制臘肉就需要搭建一個小窩棚,在下面燒上小火慢慢熏制亦可完成。當然這火還是很有講究的,就是燒火需要硬柴禾,還要加柏樹枝提味。
冬天過了之後臘肉要換一個通風比較好的地方保存,放置變霉生蟲,每年六月尤其是六初六天氣好的時候還要把臘肉拿到外面讓驕陽炙烤,因為當地氣候濕潤,多多少少還是會有霉變發生的,處理蟲子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拿出當地自釀的包穀酒,用嘴噴灑在有蟲的地方蟲就死了。

食用方式

臘肉折騰了一圈其實還是生的,要吃它當然要煮熟,才可食用,其實煮肉也很有講究,取出要煮的肉要洗乾淨,有的肉放的久了就會有哈味,去這種味道可能你想不到用的是什麼方式-----放在潲水中浸泡一天。經過潲水的浸泡哈味全無,也不會影響臘肉的口感。
臘肉的醃熏鎖住了脂肪,保留了口感,但是過於膩,最好的幾道菜就是最大限度的去油,比如臘肉炒醃菜,臘肉炒豆醬,臘肉炒乾香椿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