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柑橘矢尖盾蚧
學名: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類屬:同翅目 盾蚧科
分布與危害
可危害柑橘、香櫞、柚、龍眼、茶、蘭花等多種植物。
矢尖盾蚧主要為害枝梢、葉片及果實,以吸食汁液為害,被害處四周轉變成黃綠色,導致葉片捲縮發黃且焦枯凋落,枝條枯死,甚至導致植株死亡,果實不易著色,果小味酸,影響果品質量和產量。
形態特徵
雌成蟲介殼 長2.3-4毫米,寬1-1.2毫米,顏色為紫褐色,周圍有白邊。前端尖,後端寬,中央有一縱脊,一、二齡若蟲的蛻皮殼依次位於前端,橙黃色,介殼質地較硬、略彎曲,形似箭頭,故名矢尖蚧。邊緣有灰白色蠟質膜,腹部底部墊有白色薄的絮狀膜。雌成蟲體被褐色介殼保護,長1.1-2.0毫米,寬0.6-1.0毫米,橘橙黃色。胸部長,腹部短。前胸與半胸分節明顯,後胸和一、二腹節寬於其他胸、腹各節,邊緣膨大突出,4-8節形成末端稍尖硬化的臀板,上有臀葉3對,中間 1對較大,凹陷在臀板窪內。雄蟲介殼 狹長形,由粉白色蠟質絮狀物組成,背部有3條縱脊,兩側平行,一齡蛻皮殼位於前端,淡黃色,長1.3-1.6毫米。雄成蟲體長0.5毫米,因無口器不為害,翅1對無色透明,翅展1.7毫米,觸角10節,眼深紅色,交尾器針狀。
卵 橙黃色,長寬0.2×0.1毫米,不規則橢圓形狀。
若蟲 一齡若蟲為遊動若蟲,體橙黃色,扁平,長0.25毫米,寬0.15毫米,觸角7節淺棕色,複眼紫色。口器細長彎曲,腹末有尾毛1對。-齡若蟲固定後為橢圓形,黃褐色,觸角和胸、腹分布明顯,縱脊明顯可見,尾毛消失,雌雄可辨(雄的腹部多1節體色較深,頭部有細長蠟絲數根)。雌二齡若蟲 淡黃色,觸角及足均消失,體被薄膜包圍,一齡若蟲蛻皮殼在頭部,體長寬1×0.5毫米,體節和臀板明顯。雄二齡若蟲 長卵形,淺褐色,口器細長為體長的2倍,觸角及足消失,頭、胸部三節和 3對臀葉明顯。
蛹 橘黃色。長0.8毫米,寬0.3毫米,觸角分節明顯,3對足漸伸展,尾片突出。 發生規律該蟲主要以受精雌成蟲和少部分二齡若蟲過冬。世代重疊,當春季日均溫達到19℃以上時越冬雌成蟲開始產卵,秋季日均溫17℃以下停止產卵。越冬代產卵最多,二代是最少的。北亞熱帶橘區在5-9月發生,一年發生2代;中亞熱帶橘區大概在4-10月發生,年發生2-3代;南亞熱帶橘區3-11月,年發生3-4代。雌蟲完成一代歷期63-323天;雄蟲一代歷期43天。若蟲盛發期,分別在5月、7月中旬和9月出現,一般二齡若蟲比一齡若蟲高峰期晚20天左右。成蟲分別在3月下旬、6月下旬和9月上旬盛發,以越冬代成蟲高峰期持續5個月以上。果園中若蟲數量最多,雄若蟲喜群集在葉背和果實背陰面為害,其數量常比雌蟲多2-3倍。一代若蟲多為害老葉;二、三代若蟲為害新梢、幼果。被風吹落的有蟲葉片是果園內矢尖蚧傳播的主要途徑,枝葉果的接觸和帶蟲的苗木、果實、接穗都可以傳播。
防治方法
(1)加強果園管理 增施有機肥,保持果園適當溫濕度,結合修剪,剪除被害枝葉,調節通風透光度,更新樹冠,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抵抗力。
(2)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天敵,該蟲的天敵有瓢蟲、寄生蜂、草蛉、日本方頭甲、蜘蛛、捕食蟎和寄生菌等,其蟲整胸寡節瓢蟲、紅點唇瓢蟲、日本方頭甲、晉草蛉和矢尖蚧蚜小蜂、黃金蚜小蜂等天敵有效,避免使用廣譜性的藥劑。
(3)作觀測預報及時防治。
(4)化學防治 一、二齡若蟲的盛發期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可用40%氧化樂果40%水胺硫磷乳油400-5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或50%磷胺或50%殺螟硫磷乳油500倍液,或40%殺撲磷乳油800- 10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