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外長會議,蘇、美、英、法四國外長會議。1954年1月25日—2月18日在柏林舉行。參加者為前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和法國外長皮杜爾。會議採納了莫洛托夫提出的議程:一、緩和國際緊張局勢;二、德國和歐洲安全;三、裁軍;四、對奧和約問題。蘇聯方面在討論中保持主動態勢。關於第一項議程,蘇聯主張在1954年5、6月間召開蘇、中、美、英、法五大國外長會議,討論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措施,美國在英國呼應下加以反對,其最強調的理由是中國為韓戰中的“侵略”國。但是,法國政府為軍事困境和國內輿論壓力所迫,急於結束印度支那的戰爭,因而同意召開會議討論亞洲局勢。最後,美、英作出讓步,會議得以決定1954年4月26日起在日內瓦舉行五大國及有關國家的會議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在印度支那恢復和平問題。這是柏林外長會議唯一重要的成果。關於德國和歐洲安全,前蘇聯建議四國迅速締結對德和約並撤出駐德占領軍,然後舉行全德選舉產生全德政府,實現德國重新統一;締結一項為期五十年的全歐集體安全條約,德國未統一前民主德國、聯邦德國都可參加,美國則將被排除在歐洲防務之外。西方三國拒絕了這些建議。關於裁軍,前蘇聯建議在1954年召開有聯合國會員國和非會員國參加的世界普遍裁軍會議,並把普遍裁軍的措施同解決原子武器問題結合起來。對此,西方三國只同意在聯合國範圍內交換意見。關於對奧和約,主要由於前蘇聯和西方三國依然在賠償問題上對立,會議未能取得任何進展。會議結束時,四國外長發表公報,宣布將召開1954年日內瓦會議。
相關詞條
-
亞歐外長會議
亞歐外長會議是一項由亞歐眾多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現已成功舉辦九屆。
首屆亞歐外長會議 第二屆亞歐外長會議 第三屆亞歐外長會議 第四屆亞歐外長會議 -
2+4外長會議
。1990年5至9月,“2+4”外長會議相繼在波恩、柏林、巴黎和莫斯科舉行。參加...2+4外長會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90年就解決有關德國統一的“外部”問題而舉行的有關國家外長會議的通稱。這一外交磋商的方式是由美國、蘇聯...
-
柏林危機
柏林危機(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發生於1948年,又稱柏林封鎖(Berlin Blockade),是冷戰開始後其中一個最早發生的危...
背景 過程 空中運輸 結果 -
柏林危機[冷戰時期的一場危機]
柏林危機(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發生於1948年,又稱“柏林封鎖(Berlin Blockade)”,是冷戰開始後其中一個最早發生...
背景 過程 空中運輸 結果 -
日內瓦會議(1954,1961)
日內瓦會議(1954,1961)。1954年日內瓦會議:根據1954年2月蘇、美、英、法4國外長柏林會議決定, 於同年4月26日~7月21日召開。與會首...
日內瓦會議(1954,1961)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柏林封鎖
柏林封鎖,又稱第一次柏林危機,始於1948年6月24日蘇聯阻塞鐵路和到西柏林的通道,終於1949年5月11日蘇聯宣布解除封鎖,為冷戰初期的主要危機之一。
基本簡介 背景 始末 結果 -
波茨坦會議
波茨坦會議是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蘇3國首腦杜魯門、邱吉爾(1945年7月28日以後是新任首相艾德禮)和史達林在柏林近郊的波...
歷史背景 會議歷程 會議內容 會議成果 歷史意義 -
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會議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1954年2月18日,蘇、美、英、法四國...
時代背景 會議內容 歷史意義 中國代表 中美較量 -
第三次柏林危機
1961年6月3日及4日,美國總統甘迺迪與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於維也納舉行兩天會談,討論焦點集中於柏林問題,赫魯雪夫舊事重提,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否則西...
介紹 背景與動機 起因 軍備競賽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