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寢台

柏寢台

柏寢台,在廣饒縣城以北偏東二十五華里的花官鄉恆台村西南隅,有一座拔地而起、巍然矗立的高台,俗稱恆公台,史書名之曰柏寢台。記載於《漢書》之中。

柏寢台

柏寢台

柏寢台一名的來歷,據《漢書》顏 師古注,是“以柏木為寢室於台之上也”因此名為柏寢台。柏寢台系人工築成的土質高台,始建時間未詳。《 史記》載:“漢武帝有故銅器,問李少君,君曰:此器 齊恆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驗其刻,果齊桓公器”。據 此可知,柏寢台至遲建於齊恆公十年(公元前676年), 距今已有2600多年了。柏寢台原稱路寢,是齊侯的行宮。《左傳》記載: “經二十有六年(即齊景人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6年) ,齊侯與晏子坐於路寢,公嘆曰:“美哉,室!其誰有 此乎?”《韓非子》中記載:“齊景公與晏子游於少海, 登柏寢之台而望其國,曰:‘美哉,泱泱乎!”司馬遷 《史記。齊太公世家》中亦有類似記述:“齊景公三十 二年,彗星見。景公坐柏寢,嘆曰:“堂堂!誰有此乎? 群臣皆泣,晏子笑¨¨¨”《晏子春秋》中記載:“景 公宿於路寢之宮¨¨¨”由之可見,柏寢為齊侯行寢之 宮室當不容置疑。柏寢台南距齊國都城臨淄40公里,緊臨古稱四瀆之 一的濟水,北邊是齊國與燕、趙二國的分界─黃河天險, 東北方45公里即是渤海(少海)。周圍一帶,平野廣漠, 瀰漫無際。登上柏寢台遠眺,齊國南屏的稷山、鼎足山、 鳳凰山等山戀隱約可見,中部淄水、澠水、時水、女水、 北陽水等諸河川流不息,東北部瀕臨渤海,泱泱齊國, 面山負海,疆域遼闊,土地膏腴,宜於農桑,饒有魚鹽。 齊恆公仰賴得天獨厚的優勢,任人唯賢,推行新政,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齊恆公築起巍巍高 聳的柏寢之台,無疑是齊國強盛的象徵。據史書記載, 齊恆公曾於柏寢台會盟諸侯,故此台又稱恆公台。明代 會元李舜臣曾作《齊霸盟台》詩,單詠柏寢台,其詩曰:築台當日費蒸飲, 台成紛紛事簡書。禮講諸侯鹹卒聚, 義招五禁總傾輪。器盈仲父功初著, 心怠威公業已疏。下馬不堪重弔古, 斷垣殘碣一丘墟。

柏寢台景色

據傳、柏寢台當初高達三丈許,方圓四十畝。台上 殿宇壯觀,台周翠柏蒼鬱。2000多年來,雖然歷經風侵 雨蝕,柏寢台遺蹟仍存。現台高6米、東西長150米,南 北寬120米,總面積1.92萬平方米。 漢八博士墓 漢八博士墓在廣饒縣城西南,其中六座位於花園鄉 冢頭村東,二座位於小張鄉小張村村北。據傳,漢代歐 陽生至其裔孫歐陽歙,八世傳《尚書》為博士,死後葬 此,所以稱“漢八博士墓”。漢八博士之一歐陽生,字伯和,千乘郡(今廣饒縣)。 他受業於今文《尚書》創始人伏生,畢業致力於《尚書》 章句的研究和著作,因精通《尚書》被立為博士。歐陽 生的著名弟子是同郡倪寬。倪寬以精通《尚書》起家, 官至御史大夫。倪寬傳授。《尚書》給歐陽生的兒子, 歐陽生的兒子又傳給孫子,此後子承父業,世世相傳, 至歐陽歙共八世。漢光武帝時官至大司徒。漢八博士經歷了前後兩漢、十幾個皇帝,傳授《尚 書》近二百年,使《尚書》。歐陽學長期居於優勢地位、 立於官學、被後世學者奉為《書》祖、宗師。因此,漢 八博士墓在尊儒崇經的封建社會頗有名氣,不少儒生學 者來此憑弔瞻仰,許多歐陽氏的子孫後裔,不遠千理到 此尋宗認祖。漢八博士墓,建國後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大殿 在廣饒縣城西北角,有一座綠瓦朱甍 、飛檐翹角 的歇山頂式磚木結構古建築,這就是收錄於《中國名勝》的南宋大殿,殿身高10.39米,其構架方式為“六架橡屋,乳 對 四櫞 ,用三柱,斗拱重昴五鋪作”,與宋“營造法式” 的廳堂建築“所載相同。這座大殿保持了宋代建築有的 作法和風格,是山東省唯一年代最早的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考察研究我國唐宋時期木 結構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