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果寨村(Guo zhai )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東北部邊緣地區東經114°52′至114°59′,北緯37°00′至37°04′之間,,在縣人民政府駐地東偏北17公里處。東界平鄉縣停西口鄉,西鄰郝橋鎮新徐莊村,南連白莊村,北接東林村。
簡介
河北省南和縣史召鄉果寨村位於南和縣東北部邊緣地區, 東界平鄉縣停西口鄉。西鄰郝橋鎮新徐莊村,南連白莊村,北接東林村。抗戰時期包括胡佃、八角寨、白莊、果寨、東林、史召、北高村、南高 村,這裡為中共南和縣地下黨組織的重要活動場所,被譽為八大賢村。當時南和縣委,縣大隊的一切作戰計畫都是在這裡決策的。有名的革命烈士南和縣大隊副隊長白公素就犧牲在這裡(果寨村東南)。解放後,1953年成立了果寨鄉政府,陳張柱同志任鄉黨委第一書記,建立春光社。1956年改果寨鄉政府為史召公社。(摘自陳張柱個人日記)個人簡介:陳張柱,性別:男,民族:漢,出生地:南和縣史召鄉八角寨村,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10月----1939年10月在抗戰二區工作,1939年10月----1941年在南和縣委交通站任地下交通員,1941年----1945年任交通站黨委書記,解放後任果寨鄉黨委第一書記,史召公社第一秘書。現在的果寨村人口約1萬人。全村分為五個大隊形成現在的果一村、果二村、果三村、果四村、果五村。
村情概括
果寨村地處南和最東部,東鄰平鄉。寧雞線從村中心穿過,南至邢臨公路,邢威高速,北通邢清公路。交通方便。全村分5個大隊,人口8千多。
經濟發展
農業以小麥玉米為主。非公有制經濟以鋼銼相關產業鏈,帶動大批村民就業。汽車油漆銷售遍布全國各大城市。預製件和建築業也初具規模。手工製糖名揚全國。沿街樓房林立;店鋪比比皆是;商品琳琅滿目。南有學校,北有醫院,中有信用社和幼稚園。歡迎各界有志之士到這裡投資經商。好客的果寨人歡迎你們。
歷史文化
“古槐仙”
南和縣史召鄉果寨村,果聯國小院內有古槐樹。樹高大 歷史悠久,人們稱之為"槐仙"。
槐仙高10米,桿徑粗1.5米。樹冒成橢圓形,南北長25米,東西長20米,樹桿古老,有空洞,洞中能站4·5個人。雖然樹桿古老,一到夏天,且枝繁葉茂。小學生們在樹下讀書乘涼玩耍,樹的年齡已無考據。
槐仙位於校園的中心,南面和北面是學校的教室,西面是操場,東面是學校的大門,大門於槐仙東西正照。站在大門外能看到槐仙的全景。大街上過往的行人過此門者無不留步觀之,被槐仙的景觀所吸引,夸其為一大奇景。
槐仙的原地是圓通寺,圓通寺始建於初唐時期。寺院中有很多僧人,僧人們在槐仙下練功 讀寫詩經。
從唐朝初期直到解放初期,期中經過了五個朝代,老槐仙有僧人為伴,在僧人們的保護下歷盡滄桑,成為南和縣最古老最高大的古槐樹。
解放後,破迷信拆寺廟,圓通寺被拆除,僧人們被遣散,只剩下老槐仙依然孤獨寂寞的矗立在那裡。
後來,圓通寺的舊址建立了果寨中學,老槐仙下恢復了往日的繁華與熱鬧,槐仙也不再孤獨寂寞了,更加健壯茂盛。可是好景不長,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生不學習,老師不教課。有一年冬天,學生們在槐仙洞中玩起火來,致使槐仙洞中失火,竟無人撲救,火著了一天后,天降大雪,火被雪撲滅了。可是到了第二年春天槐仙沒有發芽,人們都說槐仙死了。老太太們每天晚上偷著在槐仙下焚燒紙香,禱告上天保佑槐仙。《因為當時正在破除迷信,燒香燒紙被上邊發現是會犯錯誤的 ,是會受到批判的》老天不負有心人到秋天槐仙才冒出嫩芽,這棵千年古樹得以保全。
改革開放後,果寨中學大院南北分成兩半,南邊重修了圓通寺,北邊被改編為果聯國小,槐仙被劃到了國小大院的中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自身素質的提高,對於古樹有了新的認識,對槐仙更加尊重愛護。
願老槐仙在社會各界人士和學校的廣大師生的關心 呵護下永遠健壯,為子孫後代流下更多的歷史回憶。
惜古圓通寺,生有老槐仙。
樹大地根深,桿老枝葉鮮。
惜依僧人陪,今有兒童伴。
長者問長者,不知生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