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歷史
果占璧王國(公元567年—1448年,傣歷661—1542年)據傣文史料記載:公元568年,傣人根侖、根蘭來到南卯江(瑞麗江)畔,至七世紀,根蘭的子孫在此建立了猛卯國。公元762年,猛卯遮東的混等被中國皇帝招為駙馬,封於猛卯。傣歷318年(公元956年),混島昂侖為猛卯主,國勢大振。公元十世紀末,猛卯、猛興古、猛生威、猛興色聯合建立了果占璧王國。傣歷539年,混芳罕繼承王位,又一度中興,中國皇帝還賜名謬蚌,封為猛卯王。雖然這些史料還一時難以考證清楚,但至少也可以說明,傣族早已在這一帶地區建立了一定的地方政權。
公元十四世紀初,由於元王朝的多次征金齒、征緬,德宏一帶的金齒勢力受到很大削弱,緬蒲甘王朝的勢力也逐漸衰落;加之國內的反元鬥爭又風起雲湧,元王朝已無力顧及邊陲。這個形勢,給傣族勢力的勃起,造就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傣歷698年,即公元1336年,思可法獲取猛卯政權,接替了麓川路軍民總管之職,不久,思氏攻占了附近的木邦、孟養諸路並繼續向東擴展。元王朝多次征討都不得取勝。於是,思氏乘勝繼續擴展,終於建成一個強大的果占璧政權。 果占璧有廣闊的疆土。據《百夷傳》記載:"其地方萬里"。東至潞江、灣甸與永昌相連;東南至景東、車裡;南至清邁;西與東胡、得楞、緬人三國相接;西北與印度為鄰;北達吐番邊緣。 1355年,思氏遣其子莽灑赴京進貢,元王朝"乃立平緬宣慰司",欽授思可法為宣慰使。 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思倫法繼承襲職,遣使進京報告承襲並繳銷元朝所賜印信。朱元璋派專使至猛卯,冊封思倫法為麓川宣慰使。1384年,又升為"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宣慰使。 1385年,景東俄陶歸向沐英,願直屬省府管轄。思倫法派兵征討,沐英出兵支持景東。俄陶戰敗,被沐英安置於白崖川(今彌渡壩)。1388年,思氏為繼續懲治俄陶,發兵三十萬,戰象百餘只,直指白崖川。沐英決定保護俄陶,親自率兵在定邊(今南澗)阻擊,思氏幾乎全軍覆沒。 1389年,思倫法遣使進京請罪,獲明廷赦免,由思氏賠償戰爭損失,並交出肇事者刀思浪等137人。雙方關係又趨緩和。可是,這卻引起思倫法所部某些人的強烈不滿。1397年,大陶猛刀乾猛起兵反叛,思倫法逃到省城並轉赴京師,明廷只得派兵前往平叛,送思倫法回猛卯復職。 1399年,思倫法去世,明廷實行"析麓川地"政策,先後從果占璧控制的土地中析出了木邦、孟養、孟定三個府,南甸、大侯兩個州,潞江、乾崖、灣甸、孟連、者樂甸等五個長官司。 1413年,明廷批准思任法承襲世職。思任法一心"欲復故地",於1422年開始陸續攻占了南甸、潞江、孟養、孟定和灣甸等地。明廷先後派沐晟、沐昂征討,沒有取勝。於是,思任法又乘勝攻占了大侯、景東和孟連一帶。不久,思氏遣使進京謝罪,正統帝"降敕許赦其罪",終於結束了這場械鬥,關係又緩和下來。 1441年,明朝廷中提出了麓川問題,主戰派和主撫派爭論結果,主戰派得勝。於是,暴發了"三征麓川"之役。一征和二征摧毀麓川政權,重新建立了許多土司。但是,思氏逃往孟養,王驥竟許緬王以孟養、戛里之地為酬,令殺思任法。1445年,緬王派人送來思任法首級,同時派兵強索孟養。1448年王驥第三次出征麓川,直搗孟養、孟那,但仍消滅不了思任法之子思機法。直至1604年,緬王大舉進攻孟養,思氏後裔思轟戰死,"思轟之後曰放思祖,有眾千餘人,不敢歸",遂逃回寄食於乾崖;緬王封其頭目思華主持孟養。至此,思氏政權才全部結束。 果占璧政權,自思可法執政至"三征麓川",已有百多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對德宏地區的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果占璧地區,"地多平川,土沃人繁,村有巨者戶以千萬計",又有包括伯夷、哈刺、漂人、弩人、蒲人,峨昌和漢等十餘種部落或民族的文化交流。經濟已了有較高的發展。農業主要種植水稻,有的還一年兩熟。手工業也較發達,鐵器生產已經普遍,金銀器製造精湛,"夷錦"精至美觀,漆器貯藏鮮肉可數日不臭。商業已較繁盛,各個壩區都建立了許多"街子",五日一集,交換商品。 果占璧已建立較完整的封建制度,有龐大的軍隊和上層機構,文化也有了相當發展。王室、貴族、生活十分豪華,"國王"出行時,妻妾、婢僕和軍人等"從者千餘"。已經使用"左行"的拼音文字。音樂、歌舞、繪畫、工藝等文化藝術,都已有了進一步發展。
果占壁王國的王朝
(一)、魯賴王朝
(二)、混等王朝
(三)、雅魯王朝
(四)、思氏王朝(麓川)
其中思氏王朝經歷了重要的幾個時代
1、思漢法時代(又稱思可法時代,公元1311-1369年,傣歷1405-1463年)
2、思混法時代(又稱思倫法時代,公元1382-1399年,傣歷1476-1493年)
3、思亨法時代(又稱思行法時代,公元1399-1413年,傣歷1493-1507年)
4、思昂法時代(又稱思任法時代,公元1413-1446年,傣歷1507-15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