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
蘋果、山楂、檳沙果、梨、桃、杏、李為害特點
初齡幼蟲食葉的表皮和葉肉,僅留下表皮,似紗網狀,3齡後把葉吃成長圓形孔洞或缺刻,還可啃食幼果果皮。特徵描述
成蟲
體長11.5~22mm,翅展37~40.5mm;頭部和胸部暗灰色;腹部背面灰褐色,頭頂兩側、觸角基部灰白色;前翅灰黑色,後緣區暗黑,黑色基劍紋、中劍紋、端劍紋明顯,基線、內線為黑色雙線波浪形外斜;環狀紋灰色具黑邊;腎狀紋灰白色內側發黑;前緣脈中部至腎狀紋具1黑色斜線;端劍紋端部具2白點,端線列由黑點組成。後翅淡褐色。足黃灰黑色,跗節具黑斑。卵
白色透明似饅頭,直徑0.8~1.2mm。 幼蟲形態特徵: 共5齡,體長25~30mm,綠色或紅褐色,頭部褐色具深斑紋,額黑色,傍額片白色,觸角和唇基大部分白色,上唇和上顎黑褐色。前胸盾呈倒梯形深褐色;背線紅褐色,亞背線赤褐色,氣門上線黃色,中胸、後胸和腹部2、3、9節背部各具黑色毛瘤1對,腹部1、4~8節各具黑色毛瘤2對,生有黑長毛。氣門篩白色;胸足黃褐色,腹足綠色,端部具橙紅色帶。
蛹
長11.5~15.5mm,紡錘形,深紅褐色,具光澤。繭長16~19mm,紡錘形,絲質薄,繭外多黏附碎葉或土粒。
發生規律
山西一帶年生3代,東北、華北年生2代,以繭蛹在地上、土中或樹縫中越冬。一般越冬蛹於4月下旬氣溫17.5℃時開始羽化,5月中旬進入盛期,第1代成蟲於6月下~7月下旬出現,7月中旬進入盛期,第2代於8月上~9月上旬羽化,8月上中旬為盛期。成蟲晝伏夜出,具趨光性和趨化性,羽化後經補充營養後交配產卵,平均每雌產卵74~222粒,卵期4~8天,幼蟲期第1代19~35天,第2代22~31天,第3代23~43天。老熟幼蟲爬到地面結繭或不結繭化蛹。蛹期:l代13~17天,2代12~16天,3代2~10天。成蟲壽命1代6~13天,2代4~10天,3代5~9天。防治方法
1. 誘殺:用糖醋液或黑光燈、高壓汞燈誘殺成蟲;
2. 機械防治:秋末深翻樹盤消滅越冬蟲蛹;
3. 生物防治:釋放夜蛾絨繭蜂,自然寄生率5~10%;
4. 藥劑防治:噴灑25%愛卡士或50%混滅威、或50%殺螟松、52.25%農地樂乳油1500倍液;10%溴馬乳油、20%菊馬乳油、20%氯馬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功夫、或2.5%敵殺死乳油,或20%速滅殺丁乳油3000~35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
地理分布
分布於黑龍江、遼寧、山西、福建、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節肢動物門(十九)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