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枘方,枘鑿方圓"的省語。比喻不調協。
枘方,枘鑿方圓"的省語。比喻不調協。
鑿圓枘方方鑿圓枘枘方
語出:唐陸龜蒙《寄懷華陽道士》詩:“我悲雌伏真方枘,他騁雄才似建瓴。”宋秦觀《送劉貢夫舍人》詩之二:“觀也本諸生,早與世參商。方枘不量鑿,交親指為狂。”
枘:榫頭,用以插入另一部分的榫眼,使兩部分連線起來。
字詞釋義 名詞用法 動詞用法 古籍解釋詞語,枘:榫頭。 鑿:榫眼。“方枘圓鑿”的略語。方榫(sǔn)頭,圓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兩不相容。
基本信息 典源 釋義 示例yuán 簡拼: fryz
《濟生方》,方書,又名《嚴氏濟生方》,10卷。南宋嚴用和(子禮)撰。南宋寶祐元年(1253年)成書。分類輯錄內、外、婦科方論,凡醫論80則,醫方433首...
成書背景 流傳版本 校注、整理 作者簡介 書評、序言方有度(?-?)字方叔,安徽省歙縣人。明朝官員。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進士,官至給事中。善黨爭,少務實事,攻擊無虛日,削籍歸,賦閒而終。崇禎初年追復原官。著...
鑿枘圓方,讀音是záo ruì yuán fāng,漢語詞語,意思是圓榫眼,方榫頭,兩下里合不來,比喻格格不入。
器,指的是一種器身修長橫斷面呈方或圓形,其柄端上部多收縮成一短榫頭狀(即枘)枘上以對鑽小孔者居多也有的無鑽孔,器身下部則逐漸收斂成尖錐形的玉器...,出土時錐端多朝上,呈鈍圓錐狀,素麵。下端有一小而極短的榫頭狀枘,並兩面對鑽...
簡介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