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應

林金應,1920年12月28日出生在莆田霞皋村的一個農民家庭。歷任莆田縣和霞皋鄉人大代表。

目錄

一,概況, 二,一生無愧
三,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一,概況:
林金應擔任副鄉長的委任狀林金應擔任副鄉長的委任狀
林金應同志,1920年12月28日出生在莆田霞皋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念過一年私塾,抗日戰爭爆發時(17歲)被推選當甲長,幫助地下抗日活動,次年(18歲)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後與連長逃離軍隊,為連長挑孩子,一路討飯回家。年輕時從事農活,使馬(以馬代轎),抬轎,又先後在霞皋、涵江等地蔗糖坊和榨油坊乾過砍甘蔗,榨油等體力勞動活。1950年5月任霞皋鄉副鄉長,(後調往區政府,因妻子阻攔未遂)。歷任莆田縣和霞皋鄉人大代表。
林金應歷屆當選人大代表的證書林金應歷屆當選人大代表的證書
二,一生無愧

1,移民
1965年7月,福建省政府為了開發黃坑鎮(屬於建陽、武夷山和邵武三縣交界,兩省[江西、福建]相鄰地段,解放前因為土匪活動頻繁和多年戰亂,致地廣人稀),和為了緩解莆田人多地少矛盾,號召移民。他一為帶頭響應號召,二為緩解家庭困難(清官多為貧困),攜帶全家移民建陽。先後繼任人民代表和塘頭大隊長等職。
2,廉潔為民
林金應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在擔任村父母官期間,一心一意為村民建設日夜辛勞,一次他在生產隊隊址擴建時手受傷,血流不止,但包紮後仍然堅持回到現場。他勤儉樸素,在擔任領導期間堅持廉潔為民,困難時期寧肯自己受餓得了水腫病也不占用公家一厘,晚上外出開會半夜回家肚子餓沒東西吃,只有啃鹹菜蘿蔔吃。
3,人民利益為重。作為人大代表,他對人民事業忠心耿耿,為人民的疾苦關心備至,文化大革命開始前夕,正值四清運動期間,他以人民代表身份就落實政府移民政策問題向公社黨委提意見,當時就被修養不良的當權派視為異己分子。 1965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原來的四清工作隊轉入文革領導。文革一開始他就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剛正不阿的林金應堅信為了人民而提意見是無罪的,為了人民利益,他要將真理堅持到底。大約不到一年時間,他的現行反革命罪的冤案就得到平反了。
4,重視教育孩子
林金應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他經常用魯迅等歷史優秀人物的故事啟迪我們,希望我們子女都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才。為了保家衛國,也為了我們能得到更好得到鍛鍊,他先後送我們兄弟三個去部隊。他對遠離身邊孩子的學習仍然十分關心,每每寫信都提到學習,直到病危期間還囑咐我們要學習毛主席著作,學習雷鋒精神做雷鋒式的好戰士。我們在他思想的薰陶和影響下,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個個在部隊都是五好戰士,老二還被提拔為事務長。我們三個孩子回地方後個個工作仍然優秀,其中老大老二擔任企業和政府的科級職務,老三在企業擔任技師。

三,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林金應一生為人善良、正值、公道,不管是在霞皋老家或是移民到黃坑塘頭任職,都給村民留下良好的口碑。至今倖存的老者只要一提起林金應的名字,都會翹起拇指讚譽不絕。 1970年1月30日林金應因患食道癌病醫治無效而英年早逝,享年50歲。
林金應雖然逝世40年了,但他那為家庭勤儉樸素,為子女教育關心備至;為工作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為農村和村民事業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為堅持真理不怕掉腦袋等的崇高精神永遠刻寫在人民的心中! 
林金應同志精神永垂不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