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

林知

林知,字子默,北宋神宗年間的不仕文人,晉江馬坪村人,林外之祖,他出身官宦世家,兒子林傳也曾知長樂縣。林知讀書晉江靈源庵,是無數失意人中的其中一個,曾在靈源山苦讀,腹有“萬卷詩書”,後走出靈源山,赴汴京上書,縱論時政。

基本信息

林知簡介

林知字子默,林外之祖,讀書晉江靈源庵。北宋神宗年間的不仕文人,晉江馬坪村人。年輕時倜儻不羈,曾

古書林知畫像古書林知畫像
假靈源庵刻苦讀書,以期求取功名。林知對王安石變法心存牴牾之情,屢次應試,皆因針砭譏彈時弊的犀利文才,被主考官視為悖論,因此名落孫山。

古人描述

熙寧間(1068~1077年)到京城上書論時政,久不報。惠安縣主簿林迥到京城訪其旅邸,題詩壁間曰: 
“先生平昔命何非,愛你讀書一布衣
回首長安成底事,吳山蒼翠幾時歸?”
知遂歸隱不出。死後葬晉江靈源山,劉濤經《林處士冢》詩云: 
“處士憤三尺,吳山松萬株。空餘著書稿,不見煉丹爐。 
道古言難合,年高勢最孤。清朝禮樂備,無處用真儒。”

後世印象

失意文人

在無數失意人中,北宋的林知是其中的一個。他曾在靈源山苦讀,腹有“萬卷詩書”,依然只是“一布衣”。然而,這小小布衣也曾走出靈源山,赴汴京上書,縱論時政。可惜人微言輕,投書之後音訊全無。心灰意冷之下,有友人贈詩勸慰,中有一句,“回首長安成底事,吳山蒼翠幾時回?”吳山就是靈源山,青翠的靈源山在召喚: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罷了罷了,迴轉靈源山,結廬,讀書,著書,林知將人生剩餘的光陰都交給了這座山。
在歷史上,林知沒有留下多大的名聲。倒是他的孫子林外,從小跟著祖父在靈源山的望江書室讀書,耳濡目染,也知心憂天下。多年以後,林外在杭州題了一首詩,震動了天下,“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詩千古傳唱,天下皆知,今天讀來,仍有借鑑意義。當時,此詩題名林升,幾番考證之後,人們才發現,林升正是林外。今天,在靈源山,還能找到林知與林外祖孫倆的埋骨之處。

隱修道家

林知既是隱遁修煉的道家,又是禮樂道古的儒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兒子林傳也曾知長樂縣,自己卻築“望江書室”於靈源山巔,如當時惠安主簿林迥所感嘆的“萬卷詩書一布衣”,其主要原因是與當政者“言難合”。他曾經一度想人世兼濟,先是修治“煙浦埭”,熙寧間“嘗詣闕,上書論時政”。而林外,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官場進取和山林隱遁的矛盾,“藥爐丹灶舊生涯”的懷戀,瀟爽不羈的浪漫氣派,都是有家學淵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